创见 | 从“涵养地”到“聚宝盆”:新形势下湖区经济如何大放异彩?

首页    创见    创见 | 从“涵养地”到“聚宝盆”:新形势下湖区经济如何大放异彩?

原创:高平    文章来源: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自古以来,许多城市依湖而生、因湖而兴。风景秀丽的湖泊不仅成为承载城市文化底蕴、展示美好形象的靓丽名片,也越来越成为集聚创新资源、彰显城市活力的重要功能区和新兴增长极。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湖区经济”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因地制宜统筹好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水、绿、城、产、人”共同体,已经成为我国各城市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抓手。

 

一、释义:“湖区经济”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类型

 

       目前,国内外关于“湖区经济”并没有形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成熟概念。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夏振坤及其课题组在《湖区经济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中,将“湖区经济”定义为环绕某一湖泊或湖泊群,水陆相依,以商品农业为基础,农村经济为主体,农工商综合发展,城乡融合的区域性经济网络。该定义在当时发展阶段和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主要是基于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前提的农村经济网络,而不是以中心城市强大的经济功能向周围地区辐射而形成的城市经济网络。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向城市经济社会的演进,我们应当以都市区的视野来重新审视“湖区经济”。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我们认为新时代都市型“湖区经济”可以概括为:环绕某一湖泊或湖泊群,以保护和优化湖区生态系统为前提,以打造“水、绿、城、产、人”共同体为目标,以水陆统筹、综合开发、圈层推进为路径,形成的产业特色鲜明、综合功能齐全、人居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发展的区域性经济网络,在城市和城市群发展中发挥着承载城市活动、完善城市功能、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湖区经济”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从案例实践中“各取所需”,但由于边界的模糊性和选择的片面性,使得研究中经常出现概念混淆和对标偏差。为此,我们尝试从三个不同维度来对“湖区经济”进行梳理。

 

       一是从水域圈层来看,可以划分为水体经济、湖泊经济和湖域经济三个从小到大的经济圈层。“水体经济”是指以湖泊水资源和水生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为中心环节的经济圈层, 是湖区经济大网络中的最小网络;“湖泊经济”是指以某一湖泊为中心,向陆地延伸而形成的包括湖泊和沿湖有限陆地在内的水陆相依的经济网络;“湖域经济”是指湖泊所在地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总和。

 

       二是地理区位来看,可以划分为跨国湖区、区域湖泊、城市内湖三种不同的类型。“跨国湖区”典型的如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除密歇根湖之外,其余四个湖均跨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总面积24.5万平方公里,是当今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分属瑞士和法国的日内瓦湖,水面面积约580平方公里,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最大的湖泊,日内瓦湖周边各城市依托自身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商务休闲、疗养度假和体育运动五大板块,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相互支撑,各有特色,成为世界著名风景旅游区和休闲度假胜地。

 

 

图1 北美五大湖和日内瓦湖

图片来源:搜狐网

 

       “区域湖泊”在国内如洞庭湖跨湖北、湖南两省,面积约2625平方公里,2014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正式进入了实施阶段,2020年两省GDP分别为43443.5亿元和41781.5亿元。再比如太湖,湖泊总面积为2427.8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为2338.1平方公里,号称三万六千顷。太湖虽然处于江苏、浙江交界处,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整个湖区由江苏省管辖,其中苏州约占70%,无锡占28.5%,常州占1.5%;浙江湖州仅保留了沿岸70米的水域管理权。

 

图2 太湖流域

图片来源:规划中国

 

       “城市内湖”较为典型的如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嘉兴南湖、苏州金鸡湖等,聚焦自身优势发展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等新兴产业,已成为促进城市生态和谐、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载体。2016年G20杭州峰会更是让西湖将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金鸡湖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的核心板块,集聚了工业园区乃至苏州最优质的资源,早已成为苏州最靓丽的城市名片。

 

 

图3 杭州西湖和苏州金鸡湖

图片来源:全景网

 

       三是从湖区功能来看,可以划分为生态涵养类、旅游休闲类、创新服务类三种各不相同的发展模式。其中,生态涵养类湖区,通常位于大都市的远郊生态型地区,生态价值较高;旅游休闲类湖区,通常位于大都市的近郊区,以旅游产业为核心发展相关产业;创新服务类湖区,通常是国际组织、科研教育机构比较集中的地方,形成以总部经济、商务会议、创新研发等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产业。

 

二、蝶变:“湖区经济”从生态型向功能型升级的代表案例

 

       从前面的分类来看,区域湖泊的规划和开发更多是基于宏观尺度的生态保护协同,以及概念上的经济区划分。而对于快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内部或近郊湖泊的保护和利用显然更加具有特殊重要意义。为此,我选取了苏州金鸡湖、东莞松山湖、杭州青山湖等三个不同类型的“功能型湖区”作为代表案例,以期为各城市推动“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金鸡湖商务区——以湖兴城”的成功典范

 

       金鸡湖水域面积约7.38平方公里,据说是为了纪念吴王夫差的女儿琼姬,由“琼姬湖”演变而来。上世纪一度成为苏州重要的水产基地。随着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金鸡湖开启了令人激动人心的新征程。苏州工业园区在规划之初就确定了围绕金鸡湖密集布局商贸服务业,形成环金鸡湖CBD,再向外围依次布局居住区和产业区的规划构想,这种兼顾生态、居住、商业、工业平衡发展的规划理念即便在今天来看也非常具有超前意义。

 

图4 苏州工业园区早期的功能布局规划

图片来源:互联网

 

       2018年,金鸡湖商务区正式挂牌成立,在整合原湖东、湖西商务区和娄葑街道资源的基础上设立,占地面积62.25平方公里,人口约45万。目前,金鸡湖商务区已集聚各类总部企业40余家,各类金融类机构近千家,涌现出20多座税收超亿元的高端楼宇。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集中展示区,不仅拥有金鸡湖国家5A级景区,而且汇集了苏州中心、东方之门、苏州国际金融中心等一大批城市地标。

 

图5 苏州金鸡湖全景

图片来源:荔枝网

 

       金鸡湖周边的开发因其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成为国内产城融合发展的典范。抛开区位优势、中新合作、政府支持等因素,核心还是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以湖为心、以人为本,沿发展轴线合理布局滨水区、商贸区、居住区和工业区,统筹考虑交通、市政、公共设施以及休闲空间,整个区域空间布局既层次分明又融为一体。通过用地平衡、就业平衡、商业设施平衡以及生活居住平衡等方式,很好地实现了产、城、人、文的有机结合。

 

     (二) 松山湖功能区——以湖区为龙头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松山湖原本是位于东莞市大岭山镇境内的一个大型天然水库,2001年11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大岭山、寮步和大朗三镇靠近松山湖的部分边缘地带划分出来与湖泊区域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72平方公里,201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来看,松山湖的发展主要有三大特点: 

 

图6 曾经的松山湖

图片来源:搜狐网

 

       一是龙头带动,主动承接深圳产业转移。松山湖高新区崛起与华为的入驻密切相关,目前华为已经在松山湖高新区先后投资建设了华为机器、华为终端、华为大学、华为研发实验室等项目。同时一大批华为供应商进驻到松山湖,以华为终端为龙头的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已发展成为数千亿规模的支柱产业。据公开资料显示,华为上下游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占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例高达56%。

 

图7 东莞松山湖华为小镇

图片来源:腾讯网

 

       二是组团发展,引导园区创新资源外溢。2017年3月,松山湖与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石排、茶山等周边六镇组成松山湖片区,拉开了园区统筹组团发展序幕。2019年,东莞原来松山湖片区“1+6”基础上,增加横沥、东坑、企石等三个镇,形成“1+9”发展格局。总面积590平方公里的松山湖功能区,不仅聚集了华为、京瓷、生益、正业等龙头企业,而且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00多家,约占东莞全市的1/3。2019年功能区实现生产总值2522亿元,约占全市的26.6%。

 

图8 松山湖功能区“1+9”发展格局

图片来源:搜狐网

 

       三是产城融合,着力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松山湖坚持以国际化视野和现代化标准,着力完善城市功能配套,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品位和内涵。目前,松山湖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广东科技学院松山湖总校区、松山湖北区学校、松山湖中心小学三期等学校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首家三甲标准建设综合性医院东莞东华医院松山湖院区将正式开业;正在建设中松山湖TOD商业综合体项目,有望成为东莞乃至莞深地区最重要的创新枢纽节点之一。

 

       (三)青山湖科技城——创新驱动的生态型科技新城

 

       青山湖科技城是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平台,由省、杭州市和临安市三级共建,2009年11月,青山湖科技城在一片荒地上奠基,在原有临安经济开发区基础上,开始了建城之路。科技城规划面积115平方公里,重点建设研发区、产业化区、现代服务和综合生活配套区以及生态休闲区四大功能区,并致力于打造“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科技资源集聚区、技术创新源头区、高新企业孵化区、低碳技术示范区和体制改革试验区。青山湖科技城发展中的主要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

 

图9 青山湖科技城示意图

图片来源:青山湖科技城网站

 

       一是坚持交通先行,无缝对接主城。临安撤市设区后,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融杭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也为青山湖科技城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科技大道穿境而过;文一西路和留祥快速路作为临安融杭的交通要道,直达杭州主城。杭临城际铁路即将建成开通。未来青山湖科技城30分钟可达西湖,50分钟可达萧山国际机场。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加快资源集聚。经过10年的建设,目前青山湖科技城已累计引进香港大学浙江科学技术研究院、浙大可持续能源研发基地、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46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创新载体,其中18个院所(高校)项目已建成投用。为支持创新载体做大做强,青山湖科技城累计投入10亿元资金支持各类创新载体基础建设、科研投入、引进高端人才和成果转化。

 

       三是坚持一城多镇,优化产业布局。目前,青山湖科技城顺应“互联网+”的发展大趋势,重点推进“一城多镇”建设,建设一城青山湖科技城,多镇即云制造小镇、云安小镇、资本小镇等特色小镇,同时打造主攻智能装备、网络和信息安全、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四大科技园”,打造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创新基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基地,加快在青山湖科技城构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众创空间。

 

三、路径:新时代“湖区经济”发展应把握几个关键点

 

       综合以上湖区发展的案例经验,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科技进步、产业升级、区域协调等进程的加快,“湖区经济”的内涵和外延也逐步丰富。各省市在新一轮五年发展规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也纷纷将湖区作为城市新一轮发展增长极。在新形势下,按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要求,推动“湖区经济”发展需把握好以下四个关键点:

 

       一是提品质,塑造复合生态景观。“湖区经济”从早期的生态保护功能为主,逐步向休闲度假、商务会议、文化体验拓展,特别是位于城市内部或近郊的湖区,已经成为都市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形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地在发展“湖区经济”过程中,还是应当尊重和保护好湖区的生态基底,全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靓丽风景线,真正将湖泊打造成为广大市民亲近自然的“生态绿心”。

 

       二是强功能,打造产业创新引擎。随着数字技术、绿色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链价值链分工的日益细化,使得企业研发总部与生产基地逐步分离,一批占地少、能耗低、无污染的高端高新产业得以在湖区周边集聚发展,并成为放大“湖区经济”效应的新引擎。下一步,发展“湖区经济”应当继续坚持以生态涵养为前提,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和创新服务方向,着力打造一批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产业集群,集聚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和产业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创新型企业,将湖区周边打造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三是促协同,构建区域经济共同体。湖区在地理空间上的圈层化发展特质,使得区域协调发展成为“湖区经济”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以湖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特色小镇、特色园区发展,共同打造创新协同、产业协作、产城融合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是当前湖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下一步,各区域在发展“湖区经济”时,可以借鉴松山湖、青山湖推动规划融合统筹,通过“一城多镇”促进核心区创新资源外溢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的经验做法,通过“核心引领、节点支撑、串珠成链、组团发展”开发导向,着力打造一批集约高效发展的特色园区和特色小镇,统筹规划和优化完善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

 

       四是优配套,促进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国内外实践经验表明,“湖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完善的区域功能配套支撑,这也是湖区保持人才吸引力和创新活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下一步,发展“湖区经济”要逐步推动从滨水向腹地拓展、从生态区向功能区升级,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集聚,加强交通联络、商务商业、文教文体等公共服务配套的综合规划和布局建设,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的高品质、城市化区域。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个城市的湖泊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湖区经济”的发展路径也不可能千篇一律,关键还是要因地制宜的挖掘亮点、塑造品格,才能真正讲好湖区的故事、展现湖区的精彩。

 

 

 

    高 平  

   中心理事长

   中心副主任  

   

 

 

 

 

 

 

参考文献


1. 《中国湖区开发与发展研究》课题组,湖区经济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1988年。

2. 孙国平,太湖让我为你作证—苏浙线勘界纪实,中国方域:行政区划与地名,2003年1月。

3.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http://www.sipac.gov.cn/jjhswq/index.shtml,2021年3月。

4. 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http://ssl.dg.gov.cn/zjyq/index.html,2021年3月。

5. 杭州青山湖科技城管理委员会,http://www.linan.gov.cn/col/col1366358/,2021年3月。

6. 乐享松山湖,《松山湖的前半生,也是我的前半生》,搜狐网,2017年7月。


 

 

 

往期回顾


创见 | 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离世界级还有多远?

创见 | 论剑“四大功能”:看“十四五”上海16区的杀手锏、关键词!

热点分析 | 科创板上市企业全景分析(附229家科创板企业信息汇编)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2021年3月4日 09:32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