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冲击

首页    创见    海外疫情蔓延对全球产业供应链的冲击

原创:产业研究部    文章来源: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近日,全球央行“高度一致”陆续放水,体现了对疫情扩散后全球经济走向衰退的担忧。当“经济全球化”遭遇“疫情全球化”,无疑会对全球产业链带来冲击,这种影响由此前中国(重疫情区域)作为世界工厂对全球产业链的“单中心传导”演变为全球产业链之间的“密交叉影响”。对于中国乃至上海而言,都需要深刻认识“这一重大变量”,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危中寻机。

 

一、全球央行大“放水”:疫情扩散引发全球经济衰退担忧

 

       继2月最后一周美国三大股指、欧洲三大指数出现超过10%的暴跌之后,本周全球金融市场再度“巨震”,仅3月12日当天,美国、加拿大、巴西、泰国、菲律宾、韩国、巴基斯坦、印尼、墨西哥等全球多个国家股市出现“熔断”,为历史罕见。近日各国央行也纷纷出台降息举措,以稳定金融市场(表1)。

 

 

       全球降息潮的背后体现了对世界经济走向衰退的悲观预期,近期,多家权威机构纷纷下调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

 

 

二、全球产业链冲击:演变为“中国单中心传导”到“全球密交叉影响”

 

       疫情在全球的快速蔓延无疑是压垮世界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截至北京时间3月16日9时,海外病例累计超过8万例,已经波及蔓延除中国外的1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意大利累计确诊24747例,伊朗13938例,韩国8236例,西班牙、德国和法国分别达到7753例、5813例和5423例,美国确诊3777病例。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已具有全球大流行特征”。多国因此采取口岸限制、工厂关闭、学校停课、活动取消等措施全球旅游活动、商务活动、生产经营活动、交流活动、人员流动出现“紧急刹车、局部停摆”。

 

 

       基于经济全球化建立起来的世界各国的密切联系,使得疫情影响呈现“放大效应”,尤其是全球产业分工细化的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呈现出“链式传导、网式交织”的特征。这其中的关系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进出口商品品类、不同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对不同国家供应商依赖程度等来体现。

 

 

       如果以中国作为全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出发,这种传导机制可以概括为“中国企业停工停产影响原材料出口和供应——导致国外上游企业停产——国外疫情扩散导致对国内原材料供应需求减少,中国所需的设备、材料出现断供——影响中国下游企业产品供应”。根据这种闭环传导关系,从短期来看,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关注点在于一些国家企业停工停产对全球上下游产业链供应的影响;从长期来看,尽管疫情不会带来全球产业链格局的根本改变,但是会在某些行业领域引起不同国家力量对比的变化,决定着不同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市场份额的增减和地位的升降。分国别来看:

 

       1、中国占据了全球供应链中心地位,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高科技零部件等领域的全球供应,以及对上游关键材料和设备的需求

 

       2019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39%,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6%,货物贸易进出口额占全球总贸易额的11.6%。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有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贡献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35%。在贸易属性极高的轻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全球高度依赖中国,如纺织和服装的全球份额甚至高达52%;在电子、机械和设备等深度整合的贸易领域,中国产出占全球份额高达38%-42%。

 

 

       从出口的行业分布来看,中国在家居用品、高科技零部件、纺织服装等行业出口占全球比重超过20%,全球各主要行业对中国大陆供应商具有高度依赖。如在服装纺织领域,此前柬埔寨政府发出警告,由于缺乏原材料,大约200家主要生产服装的工厂不得不完全减慢或停止生产,缅甸、印度等服装加工大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相关数据分析,如将中国的生产停滞对世界各国和地区产生的影响额相加发现,海外整体影响约达67亿美元。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与中国制造相关。此前,韩国五大整车企业均因中方提供的零部件耗尽而暂停其境外生产。在智能手机领域,全球约七成智能手机在中国生产制造,此次疫情将影响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链和制造能力。

 

 

       从进口的行业分布来看,根据WIOD、国泰君安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光学设备、机械、汽车领域相关、食品饮料、电气设备、焦炭和成品油等领域。在电子计算机、光学设备领域,中国主要依赖韩国、日本、德国、美国的进口;在机械设备领域,中国主要依赖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的进口;在汽车领域,中国主要依赖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的进口,因此,我国疫情引发的企业停工停产将影响对上游材料与设备的相关需求。

 

 

       伴随着中国疫情的缓和、企业复工复产进程的加快,对我国中间品依赖度普遍较高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供应链危机将有所缓解,但是也要关注我国企业复工复产但来自其他国家的上游材料和设备出现断供,反过来也会影响国内企业复产,形成闭环式的恶性循环。

 

       2、日韩作为高端制造供应地可能引发半导体材料、设备断供,也将影响全球的汽车产业链

 

       日韩的出口品类中,机电产品、运输工具类占据大头,这与两国半导体、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密不可分。全球众多半导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制造企业均来自日韩,尤其在上游的IC制备原材料、中下游的存储芯片、面板等领域占据很高的市场份额。韩国存储芯片领域优势突出并垄断过半市场,如在NAND领域,三星和SK海力士两大龙头企业市场份额占比为45.1%;在DRAM领域,三星和SK海力士的占比高达72.7%。在CIS芯片领域,索尼和三星分别以42%和18%的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和第二。在硅片领域,日本信越化学占据28%的市场份额、日本三菱住友占据25%的市场份额;在光刻胶领域,日本JSR、东京应化工业、住友化学、富士电子等企业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半导体电子化学品方面日本占据60%的市场份额。

 

 

       日韩疫情恶化可能影响半导体行业、汽车产业的产能输出。韩国已经宣布对疫情最严重的地区,即大邱和庆尚北道地区实施最大程度封锁。庆尚北道作为韩国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和重要的制造业产地,集聚了三星SDI、LG电子、LGD、现代汽车等龙头企业。根据韩国大韩商工会议所的初步统计,三星电子、SK海力士、现代汽车等大型企业以及近百家中小企业,均出现了因新冠肺炎确诊、疑似患者,或接触相关人员引发的停产、隔离案例。日本方面,东京工商Research对本国企业调查发现,有23%的企业表示疫情对生产造成影响,其中制造业占比最高。如果两国疫情持续恶化,不排除更多企业出现停工停产,加之运输不畅,将严重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和汽车产业的产能。

 

 

       3、欧洲疫情蔓延可能对机械制造、汽车和化工行业产业链带来影响,全球高端服务业输出也将受到影响

 

       欧洲目前几乎“沦陷”,意大利确诊病例破2万,法国、西班牙、德国均已超过5千。欧盟整体疫情的恶化,对全球多个产业链造成影响。从德国来看,作为工业强国,德国的工业深嵌全球产业链中,外向型经济明显,从出口的行业分布来看,德国的汽车、机械制造和化工业等占据全球产业链相当重要的位置,2017年这三大产业商品出口额均在1000亿欧元以上,占据德国出口商品前三。其中出口中国占相当比重。由于这些产业都处于产业链中上游环节,随着德国疫情扩散,化工、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的下游领域面临较大波及;从法国来看,出口排名靠前的行业包括其他运输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食品,服务业中法律会计咨询、批发贸易、空运等优势明显;从英国来看,出口靠前的行业主要是汽车、拖车制造、金属制造、批发贸易等,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业占比也较高。综合来看,欧盟的汽车、运输设备、机械设备等行业将因疫情对全球造成影响。

 

 

       4、美国疫情蔓延可能对全球机电产品、运输设备、矿产品和化工产品产业链带来影响

 

       从美国的贸易结构来看,美国出口到全球产品中,机电产品位列第一。在机电产品中,机械设备出口2131.2亿美元,占最大份额;其次是电机和电气产品出口1760.7亿美元。而美国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中,运输设备产品位列第一,与全球市场不同。在运输设备中,航空航天器出口182.2亿美元,车辆及其零附件出口94.0亿美元。另外,美国一直是半导体产业的领导者,占据全球市场份额45%-50%,从PC和IT基础设施到消费电子产品的所有最终应用市场中,美国在32种半导体产品类别中的23种中均处于领先地位。近日,美国多个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硅谷的苹果、亚马逊、Facebook、微软等高科技龙头企业开始远程办公,并暂停员工商务出差活动;华尔街的贝莱德、巴克莱银行、摩根士丹利等金融机构在纽约的办公室均出现感染病例,全球高端服务的海外布局或将受到影响。

 

 

       当然,关于美国对于全球产业链的影响,还不仅要关注重点行业,更应关注的是美国全球地位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当前多家机构认为美国经济下行加速、降息效果不及预期,以及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等会引起美国的经济衰退,包括美国对中国实体名单企业实施出口限制,可能将影响美国半导体产业的市场份额,将有利于韩国市场份额的上升,以及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自给率的提升等等。

 

       总结来看,根据各国进出口品类的排名、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与环节中的地位,那些全球化程度比较高、全球产业分工链条较长较细、在各国产业中占比都比较高的行业,成为本次疫情首当其冲的影响对象,包括机械设备、半导体、汽车、化工产品等,并且上下游的影响呈现交织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影响。因此,我国要密切关注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重点要关注日韩集成电路上游材料和设备,欧美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可能断供对国内产业链的影响。同时,也要关注产业链外迁的趋势,此前受到中美贸易影响,出口企业如将产能完全放在国内会有风险,因此,已经考虑向东南亚迁移,本次疫情可能会加剧或加速某些行业、环节的转移,当然,大规模的供应链转移不大会发生。

 

三、上海也需密切关注疫情影响并及早谋划应对之策

 

       上海与日韩贸易往来比较密切,上海关区出口总额中,日本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占比为8%;进口总额中日本位列第一,占比接近12%,向韩国的进出口均位居第四;上海与意大利、德国两国贸易往来也较为密切,上海市外贸进口、出口分别有12%和5%左右来自两国。从商品结构来看,上海自日本、韩国进口的最大类商品均是集成电路,可以看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对日韩市场的依赖;从日本企业在华投资布局看,在上海的日资企业位居第一;外商直接投资额,日本是除中国香港之外的第一名,占上海外商直接投资的10%左右。因此,上海也需密切关注疫情下全球产业链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在联防联控的同时,积极应对,并善于挖掘机遇,推动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目前,上海三分之二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进出口,一半左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都来自外资企业。外资企业已经成为上海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支撑、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从上海外资营收和纳税20强企业列表中可以看出,上海的外资龙头企业主要分布在汽车、电子产品、半导体、能源化工、金融和生物医药等行业。若全球疫情的影响波及到这些企业的海外业务以及产业链条上的供给和需求,则会影响这些企业在上海的投资布局和计划调整等。

 

 

       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1、抓住机遇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国产替代。围绕半导体材料与设备等领域,顺势推动技术升级,支持国产化应用和进口替代,依托中芯国际、华虹(本次疫情期间额温枪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上海微电子、中微半导体、安集微电子、上海新阳等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本土化,拓展国内供应商,培育可替代的供应链,不断提升在材料、设备领域的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提高集成电路领域的自给率。

 

       2、支持龙头企业“走出去”扩大海外市场。危中寻机,支持企业走出去并购一些国内外上游企业;同时,针对国外疫情升级可能引发的存储器、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全球性供应紧张,支持本地厂商开辟国际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推动收购一批国外优质资产。

 

       3、加快以新基建为引领的新业态新模式布局。发布上海“新基建”建设计划和应用场景计划,加大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5G等先进无线网络等的投入。依托龙头企业,加速推进工业互联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协调供应商网络、优化物流系统,动态调节产能和库存,率先实践工业4.0,引领我国产业链升级。

 

       4、落实全市复工复产政策加快全面复产。围绕28条措施,继续出台实施细则,落实对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推动企业在复工的基础上加快复产。加强对外贸企业、中小微企业以及受到产业链冲击比较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企业的支持。

 

       5、促进与长三角更深层次的产业链协同。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产业链各种配套比较完善的区域,上海需要协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契机,深化与长三角之间的产业链协同,在汽车及其零部件配套、机械设备、集成电路设备材料企业、上海本身在长三角布局的生产制造基地之间加强沟通联系,协同应对冲击,巩固上海的产业链、供应链网络。

 

       6、加大开放和投资促进力度。加大对外资企业支持,帮助外资企业解决复工复产难题。围绕新片区、虹桥开放枢纽、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推出一批重大产业和开放项目,继续抓好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扩大金融等服务业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3.0版方案,为国外投资者树立上海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优质服务的良好形象。加强与日韩、欧盟的联防联控,提供应急物资支持,加强防疫经验交流和国际协同研发,保持和日韩、欧盟的经贸往来。

 

 

本文内容系原创,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上海中创“疫情”主题原创回顾

民生服务如何疫后新生(二):“互联网+医疗服务”风口中上海如何找准突破口

 

疫情海外扩散,比病毒“逆输入”更棘手的是这6大冲击

 

民生服务如何疫后新生(一):疫情中上海中小学线上教育的反思与未来

 

走出疫情“至暗时刻”,恢复经济发展需要把握这三个关键时点

 

关注疫情下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

 

疫情背景下对我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十点建议

 

疫情形势下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问题和政策梳理

 

 

 

 

2020年3月17日 11:1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