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从智慧城市到智能城市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 创新研究
导语:
到2050年,接近70%的世界人口将生活在城市,全球城市化进程正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向前推进。城市化进程对城市经济、资源利用、生活质量、时间成本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各地城市管理者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在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迫切需要研究的议题。德勤日前发布报告,从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智慧城市向智能城市进阶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智慧城市发展角度,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智慧城市的概念
随着对智慧城市认识的逐渐升级,智慧城市的定义也逐渐得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更为丰富。
图1 智慧城市定义的进阶过程
2018年,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确立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确定了如下原则:
• 以人为本
以“为民、便民、惠民”为导向。
• 因城施策
依据城市战略定位、历史文化、资源禀赋、信息化基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合理配置资源,有针对性的进行规划和设计。
• 融合共享
以“实现数据融合、业务融合、技术融合、与跨部门、系统、业务、层级、地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为“目标”。
• 协同发展
体现数据流在城市群、中心城市以及周边县镇的汇聚和辐射应用,建立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协同发展体系。
• 多元参与
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过程中应考虑政府、企业、居民等不同角色意见及建议。
• 绿色发展
考虑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节能环保发展、低碳循环发展”为导向。
• 创新驱动
体现新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体现智慧城市与创新创业之间的有机结合,将智慧城市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载体,推动统筹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信息技术创新。
二、我国智能城市发展的现状
近年,中国积极建设智慧城市,但大多是增加更多技术设备,并未把实际获取的数据利用到城市管理中。而作为智慧城市的进阶版,智能城市则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能城市可从智能战略、技术能力、领域渗透、创新能力四大维度进行衡量。
图2 智能城市评价模型
在四大维度之下,德勤对中国26个重点城市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求识别出目前智慧城市发展的现状,以及这些城市距离理想中的智能城市还有多远。
图3 中国智能城市总排名
图4 在四大核心领域领先的智能城市
在智能城市得分排名中,4个一线城市深圳、北京、上海、广州表现最好;13个二线发达城市势均力敌;其他城市待提升。
另外,还可以发现,智能城市的发展程度与其人均GDP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状态、不同人口数量的城市也体现出了差异化的特点。
表1 智能城市样本人均GDP排名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苏州、武汉等城市由于经济发展已经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智能城市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城市市民能够充分的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智慧生活。
南京、长沙、无锡、厦门、福州、大连等城市则表现出了智能城市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以GDP为目标的政策导向,容易忽视如何让市民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成都、重庆、郑州、石家庄等城市的智慧化水平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积极的开展智能城市的规划和建设。
分维度分析发现,一线城市的智能城市发展水平已经大幅度领先于其他城市,特别在创新水平上,其他城市表现出了明显的劣势,不利于可持续的智能城市建设。
1. 智能战略层面
城市整体“在线政府”服务得到改善,以排名前三的深圳、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第一梯队城市不仅规划完善,且政策执行和资金支持均比较到位;第二梯队如南京、重庆、成都等城市规划相对较完善但执行力尚待提高,第三梯队如大连、长春、无锡等城市缺少长期和完善的城市规划。
2. 技术能力层面
由于发达城市经济实力雄厚且产业链完善,技术水平整体较好。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各类企业的积极参与下,后进城市也在借助新科技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技术基础是普遍优势。如贵阳、福州等后进城市依靠政策,吸引各类企业从无到有建设云计算和大数据试验基地,发展自身技术实力。
3. 领域渗透层面
图5 智能城市样本分领域排名
领域的渗透清晰地反映出了二线城市在发展智能城市方面正在加速追赶一线城市,在多领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4. 创新能力层面
城市全体创新能力差距较大,第一梯队深圳、北京创新能力遥遥领先,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增长及创新能力领先全国;第二梯队大多数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处于上升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创新生态,内部市场规模不够大,影响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出;第三梯队城市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同时缺少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撑。
三、新技术赋能智能城市发展
未来人工智能、物联网及云计算等技术日趋成熟,将不断推动促进智能城市的发展建设。
人工智能城市产业链包括基础层加上核心技术层,然后再加上垂直应用。垂直领域细分为产品和应用智能系统。实时感知、高速传输、自主学习、自主决策、自主协同、自动优化、自主控制等七大特征是互相关联缺一不可的,未来智能城市需要完全具备这些特征。
人工智能能够在智能城市建设多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在智慧医疗方面,利用人工智能来实现智能辅助诊断,就是用人工智能进行医疗图像的识别,辅助医生“阅片”,诊断准确率超95%,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在智慧物流方面,机器人扫描地上条码前进,能根据无线指令的订单将货物所在的货架从仓库搬运至员工处理区,工作人员每小时可挑拣、扫描300件商品,效率是之前的三倍,准确率能够达到99.99%。
图6 人工智能从底层到终端赋能智慧城市
当前因采用不同协议和标准,各物联网平台呈现鼓励分离状态。未来,将逐步实现统一的数据标准与管理,更全面的链接将增强数据收集能够,从而创造真正价值。
在智能城市建设方面,因不同IT系统标准不统一、系统之间数据难联通,以及政府及各单位虽拥有大量数据,但难以打通相互间壁垒,使得当前智能城市数据呈现割裂状态。未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将为数据融合与存储提供技术基础。同时,政府大力推动智能城市建设,利用政策力量将有助于推动各领域数据融合。未来智能城市将实现各系统数据连通,开放数据将打破数据孤岛,形成智能化系统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