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疫情下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
原创:易行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在举国上下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称疫情)的同时,很多学者对疫情给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研究集中在对经济增长速度和行业的影响方面,如对经济增长的预测大约是一季度增长速度下降两个点,为4%,全年仍有5%以上的增速;行业方面更多关注了对旅游、文化娱乐、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带来的冲击。
为积极应对疫情对经济带来的影响,各地也纷纷出台了应对措施,主要是对企业给予减费降税和保证贷款的支持。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但要着重于稳增长,还要预判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好政策储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地图(2月12日)一 关注物价普遍上涨的控制和应对
在防控疫情期间,中央和各个地方都采取了严厉措施,严格控制物价,普通商品供应短期内应该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医疗物资的价格已经出现上涨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口罩的价格是平常时期的20倍,国内除了国家管控的物资外,价格也有上涨迹象,一些购物平台上的口罩价格为25元到30元每只。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药品供应也将面临紧缺,价格上涨是必然的。而药品供应紧张也会进一步导致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
同时,由于疫情较为严重的河南、湖北、安徽均为务工人员集中区域,这些地方的管控也会导致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影响一些商品的供应。2019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了2.9%,即使生猪供应回归正常,因为货币供应和消费结构等原因,生猪的价格和一些关联产品的价格不会回落到原来的水平。此外,疫情结束后的报复性消费也会进一步推高价格。一旦高通胀出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将面临艰难选择。所以疫情防控结束后还需要严格控制物价上涨,保证物价稳定。
二 关注劳动力的地区性短缺问题
由于疫情影响,河南、安徽、四川湖北等劳务输出大省劳动力外出人数会大大减少,同时,东部部分地区对来自湖北等地的劳务输出人员进行限制,少数地区还出现了地区歧视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劳动力会选择原地或者就近就业。这将导致东部部分地区劳动力短缺,企业招工难现象将更为严重,部分企业开工不足。
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现象,部分小企业春节过后没有按时开工,原来没有回乡过春节的员工可能被大企业抢走。企业招工难会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成本,因为不得不增加工资以提升吸引力,这对于已经处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对这个现象也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一方面要引导城市居民破除地域歧视,在积极做好疫情排查防控的基础上,理性对待外地尤其是重点地区返工人员,做好有序开工、安全开工,实行分级分类管控,而不是简单一刀切地禁止进入;另一方面要加大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自动化水平,克服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影响。
三 关注对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影响
这个动荡的表现会是涨价潮和降价潮并存。武汉等重灾区疫情过后,对人口的吸引力可能会大大下降。一方面对病毒疫情心有余悸,另一方面政府的公信力下降,同时房地产商会选择退出疫情比较重的城市。原来这些城市的房地产供给本身就有些过剩,如果需求减少将可能引起房地产价格的大幅下挫,这个下挫会不会形成连锁反应要认真分析。
上海、广州、杭州等公共卫生资源比较丰富,政府公信力比较高的城市,人口还会大量涌入,这样会进一步推升本来已经很高的房价,导致企业的商务成本上升以及资金大量涌入房地产。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稳增长,同样也会希望房价上涨,这样房地产的泡沫将会越来越大,并且会逐步“吸干”居民储蓄,引起实体经济缺血,影响制造业和科技创新,最终可能会导致资金链断裂。所以现在就要准备应对房地产动荡的措施,坚持房住不炒,坚决稳定房价,防止房地产市场剧烈波动引发的金融风险。
四 关注区域经济增长格局的改变
疫情虽然发生在我国中部的湖北,但经济受影响最大的可能是东部,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里既有产业结构的原因,也有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还有人口地域限制的原因。而河南、安徽等中部地区在疫情结束后经济增长速度有望加快,一方面,河南等地是粮食主产区,疫情过后保证粮食供应和储备是必然选择。
另一方面,河南等地又是食品工业和医疗设备和物资供应的大省,即使疫情结束,居民对口罩等医疗物资的消费仍有可能大大提高,因为未来百姓对公共卫生的防范意识将会明显增强,即使是普通的感冒也会选择使用口罩,这是可以预见到的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于疫情引起河南、湖北等地外出人口减少,很多产能出于成本考虑会向中西部转移。这一方面为东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但同时也会造成东部经济短期回调过大。
五 关注中小企业的实际困难
疫情过程中部分中小企业延期开工以及招工难问题将会影响到整体产业配套。这一点很多专家都分析到了,各地针对中小微企业出台了不少帮扶政策,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出口市场的替代问题。因为很多企业延期开工,原来接的一些订单难以如期履约,部分市场将会被东南亚等一些国家抢占,中国的外贸出口也将因此受到影响。
六 关注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
本次疫情发生后,很多美国企业出于人道主义对中国进行援助,但是这并不代表中美关系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美国政府遏制中国、围堵中国的战略没有改变,借助疫情保持并巩固一极独大的地位的初衷没有变,这些从商务部部长等高层官员的言论中可以看出来。
疫情稳定后,中国在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将会增加,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会增加,这又可能会触动美国的神经。根据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国金融市场会进一步放开,美国也有可能会再次挑起金融对抗。同时,香港牌、台湾牌美国可能会继续打。
总体上,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没有办法预测,但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由于美国的遏制,很多国家也不得不屈服于美国,对中国的投资会减少,招商引资面临的困难更重,这些问题都值得引起各地政府的关注、未雨绸缪。
上述分析仅是对经济发展中一些问题的预测,在政治领域,部分地区政府的公信力会下降,也要认真研究应对“塔西佗陷阱”,加快修复和重塑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的公信力、权威性和影响力,确保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作者:易行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特邀研究顾问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创研究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上海中创“疫情”主题原创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