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如何疫后新生(一):疫情中上海中小学线上教育的反思与未来

首页    创见    民生服务如何疫后新生(一):疫情中上海中小学线上教育的反思与未来

原创:杨宏伟  刘梦琳等    文章来源: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一、现状:疫情之下,上海有条不紊开启“云上课”模式

 

       由于教育行业人群集聚的特殊性,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各地学校尤其是中小学面临极大开学开课压力,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受到极大冲击,线下教育全线暂停。另一方面,线上教育则出现爆发性增长:国家和各级政府紧急推出在线授课系统,学校和老师也纷纷开始自发寻求直播平台的帮助,开启“云上课”模式;而那些原本就有线上授课平台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免费开放多类网课,以此保障受疫情影响而延期开学的考生的学习复习进度。

 

       1月29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鼓励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提供线上课程,力争做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在此背景下,2月18日,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自3月份起,全市大中小学开展在线教育(中小学在线教育从3月2日起开始),学生不到校。虽然相对于2月10日甚至2月初很多地方就开始的“网课首日”来说,上海市政府的这一决定并不算最早的,但可以称得上是最稳的。一则上海原本的开学日期就是2月17日,之后又按照要求统一延长了寒假;二则此次上海并没有选择任何视频平台,也没有让老师们自己去当“网红”主播,而是在市教委的领导下,统一安排全市各学段、各学科1000多名优秀骨干教师,按课程标准录制教学视频,并采取电视播放的方式向同学们提供在线课程,主要是通过东方有线和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以及相关网络播放平台上课,无法收看电视的学生可通过电脑、平板、手机等多种终端听课。

 

图:上海市格致中学的何刚老师在录制高一年级的地理课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月25日上午8:20—9:00,上海中小学在线教育首节试播课《中小学生防疫公开课》开播。在上海市教委、市通信管理局、文广集团等相关单位的有效协同下和各区教育局、相关企业等的大力支持下,此次首节试播课顺利运行,同时也为3月2日起的全市中小学在线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

 

图:全市16个区教育局的区级指挥中心和相关单位的指挥工作站平稳有序运转

(来源:澎湃新闻)

 

      《中小学生防疫公开课》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观看录播视频,约20分钟;第二部分为师生在本校选定的平台上进行15至20分钟的互动交流。录制课程播出期间,全市中小学生按照要求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网课,并认真学习;课程播放结束后,各个学校组织老师和学生展开“云班会”,运用知识竞赛、问卷统计等形式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通过这节公开课体验,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学生和家长们,都为即将到来的网课学习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图:闵行区一名小学生通过电视收看《中小学生防疫公开课》

(来源:澎湃新闻)

 

图:上海市卢湾中学老师与学生互动

(来源:澎湃新闻)

 

二、反思:线上教育常态化发展,支撑体系仍有待完善

 

       在网络课程的准备过程中,市教委也强调,其提供的是托底方案,各区教育局和学校如果有更好的信息化教学条件和课程资源,也可以自主选择。同时,随着本市教育系统逐渐从线下教育向线上教育切换,一些突出问题也暴露出来:

 

       一是平台不统一,上课效果打折扣。目前,全市尚未搭建统一的线上教育平台,本次只能采用有线电视播放的单向传输方式。严格来说,这种通过有线电视播放的方式并不是真正的在线教育,因为虽然可以通过多种终端收看、下载课程,但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实时线上互动。根据上海市教委的说法,学生在听课结束后,可以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与本校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这也就是说,老师在讲课时是对着摄像机在讲,无法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速度;另一方面,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遇到问题,也需要先自行记录,过后再统一向老师询问。这种单向灌输的上课方式对于中小学阶段来说,学习效果不会太好。

 

       此外,由于缺乏统一的线上教育平台,目前全市很多中小学老师只能各自使用不同的在线播放平台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学习,比如“小黑板”、“空中课堂”等。但由于市场上各类播放平台使用规则不同,师生和家长们不能熟练使用软件,直播时经常会出现没声音、画面卡顿等现象,大大降低了上课学习的“仪式感”。这些问题的出现突出反映了加快搭建全市统一中小学线上教育平台的重要性。

 

       二是容量不够用,高峰时段难支撑。据多数学生家长反映,目前相关教育信息平台容量不足,难以支撑瞬时高流量访问,平台数量多也增加了家长负担。正如前面提到的,考虑到单向输出的教育效果有限,市教委也明确提出,听课后学生可通过多种信息平台,与本校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同时,市教委也快速推出了“上海微课平台”,有些学校也通过“绿蜻蜓云校园”等方式布置和检查作业。但由于瞬时访问量太大,有些信息平台出现家长无法登陆、登陆后信息无法上传等情况;同时,由于缺乏整合,需要登陆和关注的各类教育信息平台较多,导致家长负担较重。

 

       其实,即使是市场上成熟的商业类在线播放平台,面对疫情期间如此集中的大规模访问使用量,也会感到压力重重。据了解,在刚刚过去寒假期间,学习通、爱奇艺等知名网络播放软件均因为访问量过大出现故障而登上微博热搜。由此可见,加强网络平台基础建设,扩大平台承载量,保障平台运行的平稳也是当前发展线上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图:各类软件因访问量过大出现故障登上热搜话题榜

(来源:公开信息)

 

       三是商业机构+学校的合作模式仍有待商榷。在此次疫情期间,多家市场化机构对学校线上教育给予大力支持,但这种方式缺乏可持续性。比如,在1月29日教育部发文呼吁尽快搭建“空中课堂”后,阿里巴巴率先响应发起“在家上课”计划,推出“钉钉未来校园”,并将钉钉“在线课堂”功能免费向全国大中小学开放。目前全国超过200000所学校,1200万学生已经通过钉钉在家上课。而后“腾讯教育”也向全国免费开放了“空中课堂”的业务;腾讯教育还集结多个合作伙伴的力量,成立“不停学”联盟,为全国各地大中小学的学生们提供在线直播课堂、在线课程,并于疫情期间全部免费开放。相关数据显示,疫情期间腾讯教育为全国20多省市数万所学校搭建了在线课堂,目前已有百万教师使用腾讯教育在线课堂助力数千万学生“不停学”。

 

图:钉钉(左)、腾讯课堂(右)APP展示图

(来源:公开信息)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一方面阿里、腾讯、网易等互联网商业机构没有责任和义务长期免费为学校提供线上教育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和信息也不能随便交由商业机构负责。因此,“商业机构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学校提供师资和课程”这种合作模式,在面对疫情这类突发性公共事件时,可以在短期内快速缓解学生上课压力,但在长期如何持续,如何将商业机构和学校资源有机结合,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未来:全面开启上海互联网教育新时代

 

       线下教育和线上教育相结合是未来教育的方向,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普及应用,原来线上教育的视频信息传输慢等瓶颈问题将被突破,加上本次疫情对线上教育需求的巨大推升,将推动线上教育模式加速发展,上海应该在其中起引领作用。

 

       一是搭平台。建议加快搭建上海市中小学生线上教育系统、研究建立长三角中小学线上教育系统。虽然,对于广大中小学来说,疫情过后线下教育仍然是主要教育模式,但搭建全市统一的线上教育平台仍然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线上平台可以为线下教育做补充和应急,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和优秀教师提供线上课业指导和支持,以此提升师资薄弱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水平。

 

       此次疫情中,上海市采取的通过有线电视统一录播课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免去了网速慢的困扰,并且普及性较强,家家户户都可以收看,大大展现了国有公共传播载体的优势和不可或缺性,也就是兜底属性。因此,在之后线上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应承担起主导角色,积极建设和完善中小学生线上教育系统;最好是能够搭建一个网络平台,定期上传优质课程和学习资源,以便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学生学习和使用。

 

       与此同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教育一体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可以结合上海市中小学生线上教育系统的建设,同步研究建立覆盖长三角城市的长三角中小学线上教育系统,将各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进行线上共享,全面提升师资薄弱城市的教育水平,同时也为下一步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提供基础支撑。

 

       二是做辅导。建议做好线上教育的相关辅导工作,并在上海各类教育体系中全面支持鼓励线上教育发展,积极推动智慧课堂、智慧校园建设。当前教育重点工作是落实好线上教育,减少疫情对教学的影响,争取不让一个孩子落下。尽管在线教育培训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但是统一开展义务教育在线授课,在上海乃至全国都还是首次。因此,部分学生、家长和老师对在线教育模式的适应和接受能力可能还存在问题,对学什么、怎么学都还摸不清门路。因此,建议在之后发展线上教育的过程中,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发挥好辅导、督促等作用,安排老师和学生学习使用在线教学系统。同时要牢记,开展线上教育不等于把学习监督的职责和压力完全转嫁到家长身上,老师仍然是学校义务教育的领导者和主要负责人。据了解,卢湾中学早在2月初就专门对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在线教学和在线学习相关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这一措施值得其他学校认真学习。

 

       除了直接发展中小学线上教育系统之外,还可以通过一些间接方式尽快提高在线教育在大众心中的接受度。比如,在上海其他各类教育系统中全面支持鼓励线上教育发展。目前,上海经济师系列职称培训中,线上教育比例已经大幅增加,大大减轻了培训者必须利用周末时间到现场听课的负担,效果非常好。建议之后各条线的职业培训、职称培训以及社区里的终身培训等,都可以考虑逐步提升线上教育水平和比例,带动上海加快智慧城市建设。

 

       三是促发展。建议大力培育“互联网+教育”新兴业态,牢牢把握数字经济机遇。随着二胎政策全面开放,80、90后父母教育意识加强,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在线教育市场需求正在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在线教育市场有近2000亿元规模,而且每年还在快速增长,如果算上智能教育设备与装备,整个行业规模将超过万亿元。根据艾媒咨询的预测,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2.96亿人,市场规模将达4330亿元。

 

       上海作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城市,更是应该牢牢把握这一机遇,大力培育互联网教育这一新兴行业。一方面,建议积极引进相关龙头企业(如阿里、腾讯、网易等)和创新企业,重点打造线上教育后台基地、智能教育装备生产基地、智慧校园应用示范基地。另一方面,建议加快布局以5G为引领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为线上教育等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支撑环境。

 

 

本文内容系原创,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上海中创“疫情”主题原创回顾

 

走出疫情“至暗时刻”,恢复经济发展需要把握这三个关键时点

 

关注疫情下经济领域可能出现的几个问题

 

疫情背景下对我国完善应急管理体系的十点建议

 

疫情形势下企业复工复产的关键问题和政策梳理

 

 

 

 

 

2020年2月27日 17:0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