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动态2021年第30期(总第39期)
来源: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
一、热点聚焦
上海数据交易所近日揭牌成立
11月25日,上海数据交易所揭牌成立仪式在沪举行。上海数据交易所的设立实现了全国五大首发,形成系列创新安排。成立当日受理挂牌和完成挂牌的数据产品约100个,涉及金融、交通、通信等八大类,达成了部分首单交易。(来源:央视网)
上海开放非上海生源应届生落户工作并试点研究生符合条件可直接落户
11月29日,根据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公告,经上海市高校招生和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开放第二批2021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落户受理工作,并试点在五个新城和自贸区新片区就业的上海市应届研究生毕业生符合基本条件可直接落户的政策。(来源:光明网)
国务院发布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意见
11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法定数字货币试点,探索建设数字资产交易场所,推动北京绿色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绿色交易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应用示范项目。(来源:央视网)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发布
11月24日,北京市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并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建成全球人才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切实支撑好科技强国建设,更好向世界展示科技创新“中国贡献”。(来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率先落地智能网联乘用车服务商业化试点
11月25日,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对外发布《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向部分企业颁发国内首批自动驾驶车辆收费通知书。当天,百度Apollo获国内首个自动驾驶收费订单,标志着自动驾驶正迎来“下半场”——商业化运营阶段。(来源:新京报)
“G60星链”产业基地在上海松江启航
11月26日,“G60星链”产业基地启航仪式在松江举行。该项目由松江区、联和投资、临港集团三方共同打造,将建设长三角首个卫星制造的“灯塔工厂”。该项目规划分三期建设,“十四五”期间完成“152”工程:即建成1个全球低轨卫星通信星座,建成面积超500亩的卫星互联网产业集群,形成规模超200亿的卫星互联网产业创新应用生态。(来源:上海松江)
河南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
11月24日,《河南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药品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印发,这意味着全国唯一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药品试点真正进入实施阶段。试点期为自国务院批复之日起3年。试点正式运行后,药店、患者、实体医院等作为需求方,都可在网上下单购买进口药。(来源:大河网)
二、新兴产业
首款国产高性能4K级显卡GPU芯片“风华1号”发布
11月26日,芯动科技在上海发布了首款国产高性能4K级显卡GPU芯片“风华1号”。“风华1号”搭载全球顶尖的GDDR6X和chiplet技术,实现了数据中心国产高性能图形GPU零的突破,大幅提升了国产GPU图形渲染能力。(来源:芯智讯)
多款国产EDA新产品亮相
11月24日,EDA(集成电路设计工具)智能软件和系统领先企业芯华章正式发布四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验证EDA产品,以及统一底层框架的智V验证平台,在实现多工具协同、降低EDA使用门槛的同时,提高芯片整体验证效率,是中国自主研发集成电路产业生态的重要里程碑。(来源:芯爱智能)
印芯半导体发布全球首个非单光子dToF及分子生物检测设备
11月26日,智能机器视觉识别图像传感器芯片研发商——广州印芯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全球首发两项创新技术。全球首个非单光子dToF是首个用CMOS工艺实现直接式ToF的技术方案,不但精度和分辨率比现有的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方案高数倍,且发射端激光光源及接收端传感器的整体功耗降低90%。全球首个数字化ELISA分子生物检测方案,是第一个在图像传感器表面直接进行分子生物检测的数字化方案。(来源:36氪)
本田全球首发先进未来安全技术
11月25日,Honda本田汽车向全球首次公开了目前研发中的先进未来安全技术。该技术通过扫描驾驶员大脑行为来降低交通事故,通过该项技术,预计到2030年搭载该项技术的本田汽车因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率将减少一半,到2050年将实现本田汽车全球交通事故零死亡。(来源:汽车之家)
索尼首次推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传感器
近日,索尼集团旗下的索尼半导体解决方案公司首次推出自动驾驶激光雷达传感器(代号IMX459)。该传感器在对角线6.25毫米的芯片上搭载了约10万个10平方微米的像素,最远300米处的物体也能够以每15厘米为单位测量距离,技术难度非常高。该传感器或将首先用在索尼的概念电动车Vision S上,有望在2022年3月开始对外供货。(来源:日经中文网)
国内首款智能中速机样机正式启动装配
11月23日,由中国船舶集团711所完全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智能型中速柴油机CS27,正式启动样机装配工作。该发动机是国内首款智能型船舶中速柴油机产品,关键零部件已经过上万小时的可靠性验证。机器全工况具有良好的燃油经济性,满足当前最严苛排放法规要求,性能指标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来源:国际船舶网)
集邦:工业元宇宙将催动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在2025年达5400亿美元
11月29日,研究机构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最新的市场报告称,工业元宇宙将催动全球智能制造市场规模在2025年一举突破5400亿美元,2021至2025年复合成长率达15.35%。报告指出,工业应用市场具备场域封闭性、产业大厂数字化程度普遍较高、且模拟技术可大幅降低人力、时间成本与资源浪费,加之工业4.0核心即为虚实整合系统,使该产业极具打造元宇宙的先天优势与动机。(来源:IT之家)
三、前沿创新
首个量子科技博士点落户中国科大
11月27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全国共新增54个学位点,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位列其中。这是我国首个量子科学与技术方向的博士学位授权点,也标志着该校在量子科技领域的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并迈入系统布局、成熟发展的新阶段。(来源:光明日报)
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启用
11月23日,武汉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在光谷正式启动运行,该资源库将有力促进人类遗传资源科学保护与高效利用,鼓励生物医药创新研发、维护生物安全,进一步推动武汉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来源:科技日报)
中国奥地利科学家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最优检测
11月25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表示,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柳必恒研究组与电子科技大学王子竹教授、奥地利高小钦博士、Miguel Navascués教授等合作,近期首次实现高维量子纠缠态的最优检测。这一成果解决了两体高维纠缠态的检测问题,为实现各种高维量子信息过程和研究高维系统中的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打下重要基础。(来源:科技日报)
全球首个可自我繁殖活体机器人Xenobots 3.0问世
近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并利用这一发现创造了有史以来第一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s 3.0,未来或可为外伤、先天缺陷、癌症、衰老等提供更直接、更个性化的药物治疗。研究结果发表在29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