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动态2022年第1期(总第44期)

首页    产业创新动态    产业创新动态2022年第1期(总第44期)

来源: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

 

 

本期焦点

 

  • 新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施行
  • 三大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
  • 全国首单纳米新材料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正式发行
  • 浦东新区立法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

  • 宁德时代电池装机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
  • 国内首条汽车级SiC功率模块专用产线正式通线
  • 国内首条硅光芯片及封测生产线开工建设
  • 百度、腾讯发力元宇宙

  • 我国“人造太阳”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
  • 新型微针贴片可用光刻技术生产
  • 先声药业自研1类抗肿瘤新药获批临床
  • 科学家找到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

 

一、热 点 聚 焦

 

       1、新修订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施行

 

       1月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唯一一部以“进步”为名的法律。作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基本法,科技进步法颁布于1993年,于2007年第一次修订,这是其时隔14年的第二次重大修订。此次修订新增了基础研究、区域科技创新、国际科技合作和监督管理等四个章节,条文也从原有的75条大幅增加到117条,字数几乎翻了一倍。修订着重健全科技创新保障措施,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着力破除自主创新障碍因素,为促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法治保障。(来源:科技日报)

 

       2、三大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印发

 

       1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医疗、机器人、智能制造三大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医疗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十四五”期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到2025年,70%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来源:澎湃新闻)

 

       3、《“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

 

       12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原材料工业保障和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增加值增速保持合理水平,在制造业中比重基本稳定;新材料产业规模持续提升,占原材料工业比重明显提高;初步形成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优布局、更加绿色、更为安全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35年,成为世界重要原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高地,新材料产业竞争力全面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世界领先。(来源:新华网客户端)

 

       4、全国首单纳米新材料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正式发行

 

       12月30日,在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苏州工业园区科创委、投控公司、元禾控股、产业创新中心共同推动发行苏州工业园区第2期纳米新材料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本项目是继园区第1期生物医药知识产权证券化后,聚焦服务纳米技术应用领域的又一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创下江苏省最大发行规模。(来源:SIP科技领军)

 

       5、北京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试点

 

       12月29日,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目前已有77家企业通过政策试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从申请认定到取得证书用时仅一个月,较常规流程大幅压缩80%以上。(来源:中国新闻网)

 

       6、上海出台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

 

       近期,上海制定出台了《上海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实施方案》,并已印发实施。《实施方案》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投资环境、涉外营商环境、创新环境、监管环境、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创新引领高地、区域合作、法治环境等10方面提出了172项改革举措,涵盖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的各项任务和全部改革举措,新增了“着力打造创新引领的营商环境高地”和“着力打造协同高效的营商环境合作示范区”2方面任务和体现地方特色的71项改革举措。(来源:澎湃新闻)

 

       7、浦东新区立法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

 

       12月29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规定》明确积极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协调机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支持符合条件的多元化投资主体开展人体细胞、基因技术研发和推进产业化进程。积极建立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联合监管机制、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联合试点推进机制,依法推进通关便利化。(来源:投资上海)

 

二、新 兴 产 业

 

       1、宁德时代电池装机量连续5年全球第一

 

       12月29日,韩国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1月-11月,电动汽车电池市场中,宁德时代以31.8%的市占率稳居第一;比亚迪以9%的市占率位列第四。与2020年同期相比,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装机量分别增长了180%和192%。(来源:南方PLUS)

 

       2、国内首条汽车级SiC功率模块专用产线正式通线

 

       12月30日,基本半导体位于无锡市新吴区的汽车级碳化硅功率模块制造基地正式通线运行,首批碳化硅模块产品成功下线。这是目前国内第一条汽车级碳化硅功率模块专用产线,采用先进碳化硅专用封装工艺技术,打造高端数字化智能工厂。(来源:芯智讯)

 

       3、国内首条硅光芯片及封测生产线开工建设

 

       12月28日,苏州熹联光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工仪式在张家港经开区(杨舍镇)举行。熹联光芯项目历时14个月,成功并购行业领先的硅光新锐德国Sicoya公司,并在张家港经开区设立国内第一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中国硅光集成电路领军企业,建设国内第一条硅光芯片及封测生产线。项目总投资20亿元,计划2022年二季度建成投产。(来源:苏州日报)

 

       4、百度、腾讯发力元宇宙

 

       12月27日-29日,百度Create 2021在“希壤”APP召开,这是国内首次在元宇宙中举办的大会。“希壤”App的诞生是百度试水进军元宇宙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腾讯则开始试水音乐元宇宙,正式推出腾讯音乐集团(TME)首个虚拟音乐嘉年华TMELAND,并于12月31日开启首个线上虚拟跨年音乐节。(来源:数据观)

 

       5、江南造船交付全球最大舱容、世界首制B型舱VLEC

 

       12月28日,中国船舶集团旗下江南造船建造的全球最大舱容、世界首艘采用B型舱的99000立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VLEC)在上海长兴造船基地命名交付。B型舱液货围护系统在10万立方米以下的气体船中极具优势,B型舱技术还可拓展应用到液化天然气货舱和燃料舱上,实现国外专利的“可替代”。(来源:国际船舶网)

 

       6、首台国内最大容量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投运成功

 

       12月31日,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首台国内最大容量10兆瓦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日前在三峡能源福建长乐海上风电项目现场一次投运成功。据悉,这是我国首台实现并网运行的国产化10兆瓦海上风电塔筒变压器,其投运成功打破了国外在大功率海上风机市场的垄断,也意味着我国海上风电迈入平价上网时代。(来源:北青网)

 

三、前 沿 创 新

 

       1、我国“人造太阳”实现1056秒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

 

       12月30日,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EAST控制大厅里,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再次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实现了1056秒的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这是目前世界上托卡马克装置实现的最长时间高温等离子体运行。(来源:光明网)

 

       2、新型微针贴片可用光刻技术生产

 

       12月30日,《生物高分子》期刊上的一项研究中,日本高等科学技术研究院(JAIST)团队开发了一种有效抑制蛋白质聚集的功能性聚合物,泰国国家科学技术发展局(NANOTEC)团队则基于光刻完善了一种适合工业生产的微针制造方法。二者结合起来,联合团队生产出了具有多种特性和临床环境可扩展性的微针贴片。(来源:央广网)

 

       3、先声药业自研1类抗肿瘤新药获批临床

 

       12月28日,先声药业自主研发的用于治疗ER+/HER2-型乳腺癌的新一代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SCR-6852胶囊(研发代号:SIM0270)临床试验申请(IND)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作为全球同类在研SERD药物中目前唯一可以有效透过血脑屏障的分子,SIM0270有望为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来源:上海经信委)

 

       4、科学家找到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

 

       12月29日,来自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免疫学家确定了控制调节性T细胞发育的生化“开关”以及相应的工作机制。这些发现是科学家们在理解调节性T细胞发育和功能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有助开发出更好的方法,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2022年1月4日 18:1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