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动态2022年第4期(总第47期)
来源: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
本期焦点
■
- 科技部与住建部签署合作协议
- 两院院士评选“2021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 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首次实现批产
- 《临港新片区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
- 亚洲最大!上海“巨无霸”AI计算中心投用
- 航天科工推出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工业软件
- 远东股份携手树根互联、慧工云推动精益智能制造
■
- 833公里!我国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创世界纪录
- 藻类高效“吸碳”原理揭开
- 奥密克戎感染人类细胞的细节揭示
一、热 点 聚 焦
1、科技部与住建部签署合作协议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双碳”目标展开合作
1月18日,科学技术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两部门将在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城市安全韧性及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确保战略合作协议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来源:央广网)
2、两院院士评选“2021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1月18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此项年度评选活动至今已举办了28次。评选结果经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使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的动态,对普及科学技术起到了积极作用。(来源:全球技术地图)
3、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首次实现批产
1月18日,由银河航天自主研制的6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正式出厂,这是我国首次批量研制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目前,该批卫星已运抵发射场,计划于2022年一季度择机发射。发射成功后,将构建卫星互联网试验网络,可实现单次30分钟以上的连续通信服务。该试验网络建成后,还将被用于低轨卫星通信网络新体制、新架构的探索,各类场景服务的验证,为大规模组网应用积累经验。(来源:光明网)
4、最新ACM Fellow名单发布 中国机构入选人数排名第二
1月 19 日,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公布了 2021 ACM Fellow 名单,共有 71 位科学家入选,来自美国、中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他们分别在知识图谱、云数据库、机器学习、芯片设计、软件测试等领域做出了广泛的基础性贡献。其中,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包括来自中国大陆的唐杰(清华大学),谢涛(北京大学),刘铁岩(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李飞飞(阿里云)。
5、《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1月19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全文公布。《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强化政策保障,推动新片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固化新片区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注重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和国内先进经验;聚焦前沿产业,进一步完善法制保障。(来源:上海临港)
二、新 兴 产 业
1、亚洲最大!上海“巨无霸”AI计算中心投用
1月24日,位于上海临港新片区的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DC)正式投入使用。从开工建设到主体结构封顶,AIDC仅用时168天,刷新了临港建设的新纪录。这是亚洲最大的超算中心之一,也是华东地区首个落地运营的超大型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其总算力达3740PetaFLOPS,1天内可处理时长相当于23600年的视频,等同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不间断录制到今天的长度。当前AIDC在1天内可完成10000亿参数视觉领域大模型的完整训练。基于这一超大模型,可以衍生出超过2万多个商用模型,帮助产业界以极低的下游数据采集成本,快速验证多个新场景。(来源:智东西)
2、国家能源集团风电装机达5000万千瓦 保持世界第一
1月21日,国家能源集团在京召开2021年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1年底,国家能源集团风电装机达到5000万千瓦,继续保持世界第一;光伏装机86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倍;新能源开工1968万千瓦、新增装机1089万千瓦,创历史最高水平。(来源:人民网)
3、航天科工推出系列自主知识产权工业软件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发布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系列工业软件。新发布的云架构产品数据管理平台、系统设计与仿真软件、云雀协同研发平台、工业物联网边缘云、健康管理云服务平台系列工业软件,能够有效支撑航天飞行器、火箭、高铁、飞机等工业领域重大装备的数据管理、设计仿真、协同研发、智能制造、产品维修保障等方面应用,形成一个覆盖装备研制全过程的数字化整体解决方案,部分功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来源:航天科工)
4、远东股份携手树根互联、慧工云推动精益智能制造
近日,远东股份与树根互联、慧工云合作的精益智能制造项目启动会在远东总部顺利召开。树根互联将透过现代数字化及物联网工具助力远东股份切实推进全面数字化、全面智能化战略,加快建成线缆行业的灯塔工厂。(来源:树根互联)
5、京东方蜂窝排列屏幕投产 采用HW&BOE AMOLED Drive芯片
京东方蜂窝排列屏幕投产,采用HW&BOE AMOLED Drive芯片。据悉,HW&BOE AMOLED Drive芯片由京东方与华为共同合作研发而成,该芯片是一颗采用28nm国产工艺生产的触控芯片,由华为海思主导进行设计,并已在前不久发布的荣耀Magic V折叠屏手机上投入使用。(来源:新产研中心)
6、“元宇宙与人工智能”首期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1月15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主办,浙江杭州未来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会士之家(杭州站)承办的首期人工智能创新技术研讨会“元宇宙与人工智能”成功在线举办,全网累计观看人次超过90万。本次研讨会聚焦热点话题“元宇宙”,10位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深入探讨了元宇宙与人工智能的关系以及元宇宙的未来等问题。(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学会)
7、沪东中华造船与金桥集团组建合资公司共谋产业转型升级
1月18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与上海金桥(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新公司揭牌仪式在沪东中华东华大厦举行,标志着双方优势互补,共同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合作开发平台。(来源:船海装备网)
三、前 沿 创 新
1、833公里!我国光纤量子密钥分发距离创世界纪录
1月1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韩正甫教授及其合作者近期实现了833公里光纤量子密钥分发,将安全传输距离世界纪录提升了200余公里,向实现千公里陆基量子保密通信迈出重要一步。该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来源:科技日报)
2、藻类高效“吸碳”原理揭开
1月23日,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京都大学山野隆志副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发现,与吸收二氧化碳息息相关的“LCIB”蛋白质能够根据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不同,在叶绿体内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以便高效吸收二氧化碳。专家认为,该特性或许能够运用在其他农作物的品种改良之中。(来源:科技日报)
3、奥密克戎感染人类细胞的细节揭示
1月20日,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他们利用低温电子显微镜,在接近原子分辨率下,首次对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种的刺突蛋白进行了分子尺度层面的分析,揭示了该变种如何附着并感染人类细胞的细节,有助新疗法的开发。(来源:物理学家组织网)
4、超越容错阈值 硅量子计算机保真度获重大突破
1月19日,英国《自然》杂志连发三篇论文,来自三个团队的科学家们在开发容错量子计算机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他们验证了硅双量子位门保真度,超越了容错计算机的阈值(99%)。研究结果证实,硅材料中强大、可靠的量子计算正在成为现实。研究还表明,硅量子计算机与超导和离子阱一样,是实现大规模量子计算机研发的有前途的候选者。(来源:央广网)
5、传感器阵列以最高分辨率记录脑信号 为中长期脑机接口研究提供新的可能
1月19日,一个由工程师、外科医生和医学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发布了来自人类和大鼠的数据,证明一种新的大脑传感器阵列可直接从人脑表面记录电信号,并实现破纪录的细节处理。该大脑传感器具有密集网格,由1024或2048个嵌入式皮质电图(ECoG)传感器组成。如果获准用于临床,传感器将直接从大脑皮层表面为外科医生提供大脑信号信息,且分辨率比目前可用的高100倍。该论文于19日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来源: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