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区•科创风云②|浦东新区:加快迈向世界级科创高地

首页    创见    上海16区•科创风云②|浦东新区:加快迈向世界级科创高地

 

 

写在前面的话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对上海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十年来,上海构建了国际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发展、创新生态、人才引育等领域改革突破、全面发力,城市核心功能正在发生新一轮重大转型,加快从工商大都市转向科创大都市。

在这轮大转型中,上海十六个区解锁新功能、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平台、推出新 空间、探索新举措,推动上海科创大潮澎湃,风云激荡。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始终处在科创最前沿,多年来深度参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及各区创新发展,调研访谈了数以千计的政府部门、科创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近距离、多视角观察十六个区,通过高品质决策咨询助力各区创新发展。

 
 
 
 
 
 
 
 
 

芮晔平

副院长

研究领域:科创战略研究、产业规划研究

 
 

 

字数:3k+

预计时长:6~8min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实施浦东开发开放战略以来,在中央大力支持下,上海举全市之力发展浦东,设立张江、金桥、外高桥、陆家嘴等国家级开发区,支持外资企业在浦东集聚发展,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在浦东落地生根,率先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支持张江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际一流科学城。近三十年来,浦东成为我国科技产业发展最快、创新资源投入最大的区域之一,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随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浦东的创新显示度、集聚度显著提升,加快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高地迈进。
 
 

浦东是开放的旗手,更是创新的先锋

 

浦东开发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部署。30多年来,浦东始终走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浦东在创新方面的成就也同样耀眼,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浦东要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
浦东之所以有这样的雄心和底气,得益于其在创新方面的前瞻布局。有别于同时代其他地区的开放发展路径,浦东在开发开放初期,就植入了创新发展的基因,张江高科技园区就是承载浦东创新发展的核心区域。1992年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开园,以美国的硅谷作为对标,规划布局的都是软件信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前沿产业,1992年设立浦东软件园,1994年张江药谷启动建设,1995年华虹微电子成立,2000年中芯国际成立,……
图:航拍浦东软件园
 
在科学研究方面,浦东也是一马当先。九十年代中后期,浦东就开始谋划科学设施、科研机构、研究型大学等建设布局,1999年上海光源项目开展预制研究立项,在此后20年多里,超强超短激光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地浦东。2003年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迁至张江,2013年上海科技大学成立,2018年李政道研究所实验室选址张江,2018年首届世界顶级科学家论坛在临港召开,……

图: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当仁不让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

 

浦东引领区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这也是首次从国家战略层面赋予浦东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的功能定位。浦东之所以具备建设科创核心区的底气,源于其经过三十年的砥砺前行,在科学设施、科研机构、硬核产业、创新人才等方面积累了丰厚的家底,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一是重大科学设施高地。浦东在重大科学设施硬件建设方面投入力度非常大,科学设施数量在全国乃至世界上也是属于领先地位。上海现有的3个国家实验室,有2个在浦东(一个在张江、一个在临港);全市在建和已建成的15个大科学装置,有10个在浦东,浦东已经建成了世界领先的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这样的大科学装置数量和密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比较少见的。与此同时,浦东在吸引和集聚研究型大学和前沿基础研究机构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上海科技大学已成长为领先的研究型大学,复旦、交大、同济、浙大、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大学纷纷在浦东设立研究机构,近年来还引进了李政道研究所、朱光亚研究院、前瞻物质科学研究院等顶尖科研机构,科学机构和平台建设的成效显著。

图:浦东光子大科学装置集群

二是硬核科技产业高地。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主战场就是在浦东,全市六大重大产业中的电子信息、汽车、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等,浦东也是最重要的承载区。为此,浦东专门提出了“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蓝天梦、数字港”六大硬核产业,在这些领域,浦东不仅有着产业规模的优势,更是产业集群的引领者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以三大先导产业为例,浦东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到上海的七成,集聚了中芯、华虹、海思、紫光展锐等头部企业,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占也到上海的四成,生物医药的规模占比没那么高,但是业界历来都有全国三分之一的创新药出自张江的说法。

三是高端创新人才高地。浦东拥有高质量的干事创业平台,同时在人才引进培育方面肯下功夫、勇于创新,近年来推出人才“14条”、海外人才“9条”、人才发展“35条”等系列突破性政策,特别是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张江在全国率先实施外籍人才永久居留推荐“直通车”试点,实施科创人才通关、留学生直接工作等便利化措施。长期以来,张江科学城都是海外人才归国创新创业的首站和首选,特别是在三大先导产业领域,汇聚了众多的海外人才。目前,浦东集聚了众多两院院士和顶尖高科技人才,集聚了全市超过三成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生物医药相关从业人员也达到全市的46%,六大硬核产业从业人员总量超过70万人。

四是创新创业生态高地。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前沿高地,从金桥到张江再到临港,浦东在创新创业生态营造方面极具战略眼光和创意。在开发开放初期,金桥开发区前瞻规划布局了碧云社区,根据很多外资企业高管事后回忆,碧云社区是他们快速做出落户金桥的重要原因。1994年张江高科技园区启动了以科学家命名的道路规划,如今已形成18条以古今中外科学家命名的道路,如张衡路、蔡伦路、祖冲之路、牛顿路、高斯路、伽利略路......,在这些道路两侧,集聚了大量国内外知名的科学设施、科研机构、企业总部等。2018年临港举办了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目前已经举办了五届,临港乘势而上打造了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场、世界顶尖科学家社区,打造了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牵头组建的顶级科学家工作室以及各类高能级实验室等。

图:航拍碧云社区
 

浦东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高地的几点建议

 

浦东要建设世界级科创高地,必须在创新策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汇聚全球高层次人才,要培育世界一流企业,要牢牢占据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一是打造科技创新的“核爆点”。陈吉宁书记提出,“一个创新的城市应有几个‘核爆点’,这里是创新思想的源泉、新赛道的风口点,是全球各类最好创新资源的汇聚区。”浦东具备率先打造创新“核爆点”的条件,同时这也是未来浦东跻身世界顶尖创新区域的关键。浦东最有条件打造创新核爆点的区域,一个是张江科学城,另一个是临港新片区。目前张江科学城打造创新核爆点的基础条件更好,一方面,科学城集聚了大量的大科学设施、研究型大学以及高能级科研院所,可以为核爆点提供源源不断的新思想、新技术;另一方面,科学城拥有大量高水平的科技企业和产业园区,可以为核爆点提供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可以考虑在张江城市副中心区域范围内,张江南区科创中心板块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重点打造浦东新区的创新“核爆点”。

二是培育世界级科技领军企业。在整个创新链条中,企业是最终面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创新主体,是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和核心力量。中美科技战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仅靠企业数量多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一批占据产业链和创新链顶端的科技领军企业。浦东已经培育出中芯国际这样的准世界级硬核科技领军企业,但领先程度和话语权还不够,同类级别的科技领军企业数量也还不多。未来浦东要把培育世界级科技领军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要研究科技领军企业的成长轨迹,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进行助力,营造有利于科技领军企业成长的环境。

三是形成未来产业迸发的土壤。未来产业已被明确写进国家“十四五”规划,上海等多个省市也专门出台了未来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最近召开的十二届市委三次全会,首次将未来产业与三大先导产业并列提出,彰显出未来产业在全市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未来产业之所以重要,一方面因其由前沿颠覆性技术驱动,一旦掌握就拥有了高科技产业的主动性和话语权;另一方面是其反映了未来的需求方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前景。上海提出的未来产业五大领域16个赛道,有半数以上赛道的主战场就在浦东。未来浦东要营造好未来产业的生态,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共同探索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平台,打通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与转化、企业孵化的创新链条,抢占未来产业的制高点。

四是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环境。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浦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集聚了很多科技和产业方面的人才,但与世界领先创新区域相比,在高水平人才储备量和吸引力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浦东要建设世界级科技创新高地,还需要进一步汇聚天下英才,特别是要重视对顶尖科学家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为此,建议浦东可考虑再建设布局1-2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支持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水平科研机构面向全球招揽人才,发挥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和浦东院士交流中心等高端平台作用,集聚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和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E N D -
作者:芮晔平
编辑:龙彦霖

 

 

 
精彩推荐
 
 
上海16区科创风云系列
未来产业潜力之城系列
上海16区未来产业点评系列

未来产业研究系列

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系列

 
 
 
 

 

 
关注我们
 
 
 
       
 
 
 
战略规划 | 区域合作 | 零碳经济 | 数字转型
新兴产业 | 科技创新 | 改革开放 | 城市发展
 
 
 

 
 

转载、投稿、合作扫码添加小编微信

欢迎致电、来信开展商务合作

电话 | 17157425293

邮箱 | zhongchuangyanjiu@163.com
 
 

本文内容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2023年10月31日 13:47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