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6区•科创风云⑫|闵行区:“工业强区”的开放与创新发展之路

首页    创见    上海16区•科创风云⑫|闵行区:“工业强区”的开放与创新发展之路

 

 

写在前面的话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对上海提出的重大战略要求。十年来,上海构建了国际科创中心的“四梁八柱”,在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发展、创新生态、人才引育等领域改革突破、全面发力,城市核心功能正在发生新一轮重大转型,加快从工商大都市转向科创大都市。

在这轮大转型中,上海十六个区解锁新功能、培育新产业、打造新平台、推出新 空间、探索新举措,推动上海科创大潮澎湃,风云激荡。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始终处在科创最前沿,多年来深度参与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及各区创新发展,调研访谈了数以千计的政府部门、科创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近距离、多视角观察十六个区,通过高品质决策咨询助力各区创新发展。

 
 
 
 
 
 

作者:蒋英杰  科技战略研究中心副总监、高级研究员

字数:4k+

预计时长:6~8min
 
 
 
闵行一直是上海工业发展的象征,素有“中国的工业化看上海,上海的工业化根植闵行”的历史美谈,这里诞生了“四大金刚”,“五朵金花”。2016年,闵行区全面启动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上海交大、华师大以及航天八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效应进一步释放,大零号湾地区加速崛起,从当初的老工业基地到如今的上海南部科创中心,闵行区也实现了从制造大区到制造强区、创新城区的蜕变。
 

 

科技创新赋能闵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从闵行作为新中国第一座工业卫星城启动建设,到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建设,奠定了闵行背靠高校创新的雏形,再到闵行启动航天城建设,以航天八院为代表的航天系研究所、中船711为代表的中船系研究所等大院大所落地,闵行创新资源加速集聚,制造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发展。2015年,紧邻上海交通大学的西北角,一块名为“零号湾”的区域开始尝试打破高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搭建起高校技术与产业需求互通有无的创新平台,形成了高校院所、投资机构、科技企业、技术人才形成共生、内生、共融的人才创新生态群落。2016年,闵行区全面启动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进一步打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路径,闵行也实现了从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到科技创新策源的转变。

 

时至今日,闵行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保持在10%左右,在上海市16个区中排名第一,拥有高价值专利超过万件,位居上海市第二,闵行区两院院士占全市40%,国家级、市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占全市四分之一。区内形成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聚的格局,也顺利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天问一号、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国家航天重大战略任务。

 

图: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
 

 

闵行科技创新的“三大一新”

 

1、“大零号湾”世界级科创湾区

 

“大零号湾”已成为全市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区域之一。2023年上海研究制定《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提出要对标世界一流,推动“大零号湾”全面建成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世界级“科创湾区”。“大零号湾”连同闵行区“环上海交大、华东师大”核心区域约17平方公里,拥有超13万名科技人才,集聚了交大科技园、飞马旅等10多家孵化载体,各类专业化市场化科创服务机构和平台近百个,科创企业总数超过4000家,逐渐成为闵行区科技创新的“主引擎”以及上海近悦远来的科创热土。未来“大零号湾”将争取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的“卡脖子”领域实现新突破。

 

图:大零号湾

 

2、“大虹桥”国际开放创新枢纽

 

闵行区是上海连接长三角的一座桥头堡,是上海沟通全球的一扇枢纽门户。闵行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和“南向拓展带”的主力军、主战场、主引擎,正全力推动 48 平方公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的建设发展,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区域内集聚了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虹桥数字贸易产业创新赋能中心、虹桥国际人才港等众多国际平台,未来可以帮助全球商品、技术、服务进入中国,通过借助技术交易市场,汇聚全球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可以促进一批国际前沿科技项目转化落地,也可以通过数字创新赋能中心,加速数字科技、服务和贸易融合,激发企业数字服务贸易创新。

 

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

 

3、“大校大院”创新创业基地

 

闵行区既有交大、华师大等国内知名高校,也有很多细分领域的大院大所,如航天八院为代表的航天系研究所、中船711为代表的中船系研究所。高校孵化成为闵行发展的特色优势,零号湾汇聚了4000多家硬科技企业,其中60%—70%的企业均为高校师生校友企业,融资从过千万到超十亿的有70余家。未来要依托大校大所,推动高校开放创新、区域融合发展、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共建,打造“校区、园区、社区”共融共创生态,促进高校成果落地转化。

 

图:航天八院

 

4、新兴产业集聚高地

 

在上海市产业发展格局中,闵行区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能级,总体都居于前列。2022年GDP排名全市第三,达到2880亿元;工业总产值为34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3%。闵行区目前已经形成了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聚的格局,航空、航天、船舶、电气、核电装备等大国重器都有布局,并成为上海的承载重镇。在产业载体方面,闵行拥有闵开发、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区等在全市排名居于前列的品牌园区,也拥有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浦江创芯之城等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2023年上海硬核科技企业TOP100榜单中,闵行有10家企业入选。

 

图:浦江创芯之城

 

 

 

闵行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1、用好科教资源,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聚焦闵行南部区域,依托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以及航空、航天、船舶、核电等科研院所,探索建立集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以及双创基地、产业基地、产业社区等于一体的协同创新、融合发展共同体,形成从研发、孵化、加速到形成产业规模的科创全链条布局,围绕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上海交大、华师大全球校友资源,举办全球校友会、校友经济论坛等活动,支持“教师圈”“校友圈”和“朋友圈”的“交大系”科创企业落地“大零号湾”,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注入更多的活力,打造创新创业高地。

 

2、发挥先发优势,做强未来产业先导区

 

闵行区在未来产业的布局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未来能源与智能机器人未来产业科技园”成功获批国家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开工建设;“大零号湾”获批上海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未来,未来要结合闵行大零号湾地区的创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重点围绕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领域加快布局,加快实施一批未来产业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重点项目加快实施,构建适应未来产业发展的集群生态,形成闵行未来产业先发引领地位和优势。

 

3、依托开放枢纽,打造双循环协同创新节点

 

充分发挥闵行区域位置独特的优势,依托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强化创新资源、发展要素、市场空间的配置能力,为处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南向拓展带上的“大零号湾”发展赋能。发挥闵行作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的枢纽龙头作用,加强与浙江、苏南、宁波等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协同联动,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合作项目。依托上海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类专业平台,支持全球科技创新成果在长三角转移转化,引领长三角科技市场一体化发展。

 

4、聚焦服务人才,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的环境

 

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对于吸引科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相较于中心城区,闵行需要进一步提升环境品质形象,重点选择低效用地区域,进行业态调整,高标准建设商业、休闲等功能业态,植入绿地、公园、共享办公、咖吧书院等开放共享的公共空间,为年轻科研人员搭建交流平台。同时,也要优化软环境生态,提升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品质,提供低成本、多元化、高品质的居住服务,吸引、留住各类创新创业人才。

 

 

 

- E N D -
作者:蒋英杰
编辑:龙彦霖

 

 

 
精彩推荐
 
上海16区科创风云系列
未来产业潜力之城系列
上海16区未来产业点评系列

未来产业研究系列

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系列

 
 
 
 

 

 
关注我们
 
 
 
 
​​       
 
 
 
战略规划 | 区域合作 | 零碳经济 | 数字转型
新兴产业 | 科技创新 | 改革开放 | 城市发展
 
 
 

 
 

转载、投稿、合作扫码添加小编微信

欢迎致电、来信开展商务合作

电话 | 17157425293

邮箱 | zhongchuangyanjiu@163.com
 
 
本文内容系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小编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转发,点赞,在看,安排一下?

 

2023年12月29日 17:55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