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观察 | 欧美日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动向及我国应对策略(文末附万字报告免费下载)
作者:唐小于、孙源希
字数:3k+
时长:5min
在全球经贸摩擦形势严峻、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等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配置导向正从“效率优先”向“安全稳定”转变,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近年频频出台法案与政策,对产业链供应链进行调整部署,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威胁。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既是强化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更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基于此,我们着重梳理了近几年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产业政策最新战略部署,分析其可能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产生的主要影响,并提出相关举措建议。
欧美日产业链供应链战略部署新动向
1、自主补强:加大关键领域环节本土化部署,保障重点产业世界领先地位
新冠疫情、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加速了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步伐,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采取“扬长避短”战术,一方面,大力布局未来产业,瞄准人工智能、量子科技、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空天科技等各国战略必争的新兴领域频繁出台重磅产业政策,致力于在尖端技术领域形成先发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提供补贴、税收抵免、保障土地供应、完善工业配套设施建设等举措,吸引高端制造业回流,促进“自给自足”的本土化产业链供应链的形成,以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全球科技领导地位和高技术产业优势。
2、联盟合作:近岸化、盟友化布局纵深演进,谋求产业链供应链“内循环”
产业链供应链环环相扣,其安全单靠一国自身部分领域的强势地位无法完全实现,为了规避风险,西方国家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上进行调整,将产业链供应链转移至盟国和友好国家,如美国推行“友岸外包”和“近岸外包”,加强与印度、越南、墨西哥、拉美等地合作,以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可控力。且经过多年发展,当前近岸化、盟友化的布局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如合作领域由传统的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设备等产业逐步向半导体、大容量电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拓展;合作层次从政治层面向经济层面不断深入,通过生产补贴、税收优惠、政府投资、政府采购、设立基金等手段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走深走实。
3、对外竞争:经贸限制措施武器化特征凸显,打压主要竞争国制造业发展
为获取产业链供应链全球主导权,西方国家还试图通过贸易限制、投资限制等经贸手段全方位对竞争对手进行打压,削弱竞争对手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贸易限制中,一方面,通过出口管制限制技术外流,维护其自身的技术霸主地位;另一方面,通过打压外国商品进口,与外国商品“脱钩”等方式,削弱他国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话语权。投资限制中,一方面,通过限制本国企业在外投资,阻断对外技术输出;另一方面,以“国家安全”为名对外国投资进行审查,限制外国对本国科技企业的投资和收购,阻止外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和知识产权。从限制领域看,半导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医疗、新能源、汽车是重点限制领域。
图1 西方国家主要经贸限制手段及领域
1、断供风险: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供应受阻
在拜登政府鼓动盟友共同编制排他经济框架、游说多国联合对华封锁围堵等人为“筑墙设垒”行径下,中国对外依存度高且供应来源单一的原料矿产、高精尖部件等进口极易受到阻断。如矿产原料方面,西方国家近年来致力于搭建能源与关键矿产联盟、矿产安全伙伴关系等各种“小圈子”,强化供应链伙伴关系的同时破坏竞争对手的关键矿产原料供应链,对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高精尖部件方面,半导体、芯片、基础元器件等都不同程度受制于发达国家,国产供给率较低,产业链供应链暴露风险较大。
2、脱钩风险:产业链话语权、完备性受损
为达到产业链供应链“去风险”的目的,西方国家强化贸易壁垒,调整产业空间布局,在此背景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脱钩”风险加剧。一方面,贸易脱钩影响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话语权。西方国家通过提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采用反倾销反补贴等手段试图维护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霸权地位,使得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受损,产业链供应链话语权将减弱。另一方面,投资脱钩影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备性和稳定性。在半导体、精密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制造业回流至美欧日和电子制造、食品、鞋服等中低端制造业外迁至东南亚的双重“夹击”下,我国在形成完整的制造产业链供应链方面难度增大。
(节选,详情请见文末完整版报告链接)
3、创新抑制: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弱化
全球科技竞争将愈演愈烈,美国限制对华投资、严格出口管制、鼓动企业缩短供应链条、将高技术环节迁出等行径,切断了中国通过学习和模仿提升技术的既有路径,压缩了中国技术引进与合作的空间,对中国产业竞争力提升和高精尖领域产业生态的培育带来了压力,部分领域技术上的封锁或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丧失议价能力和价值分配的主动权。从细分行业来看,半导体、生物医疗等领域技术提升难度增大。
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水平的举措建议
面对发达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我国需要两条腿走路,打好产业链供应链“攻防战”。一方面,通过做备份、强创新、育企业、优生态等方式,筑牢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根基,对冲潜在的断供、脱钩、创新抑制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反制、拓展联盟等方式打好主动仗,争取产业链供应链之争中的主动权,从而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安全水平。
1、加速国产替代,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针对技术含量高或者在供货周期长、供应商来源单一的产品,有必要加强产品备份或产能备份,如通过加速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备份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推动关键领域龙头企业建立产品或产能备份机制等方式,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的稳定性。
2、加强自主创新,抢占下轮主导产业链先机
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面向未来产业抢占技术制高点,以在新一轮产业链供应链之争中获得优势地位。在技术提升路径上,国外出口管制趋严背景下,需摒弃“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简单跟随模仿的技术学习路径,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等方式,转向通过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自主培育提高创新能力的技术轨道。
3、引培重点企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掌控力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建立在产业链供应链的完备性之上,产业链配套越完备,产业链供应链话语权越大,可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全力支持链主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加快补齐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4、优化产业生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根植性
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外迁的潜在风险,需多方发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根植性,如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改善制造业发展环境,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支持制造业“母工厂”建设等,着力将核心制造环节留在国内。
5、拓展多元合作,避免产业链供应链脱钩化
全球化、多元化的供应链合作网络是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重要外部力量,可进一步加强与日韩、欧盟、东盟、中东、非洲、南美洲地区合作力度,通过多元化的供应链布局来规避或降低局部供应链遭受外部冲击的风险。
6、加强战略反制,争取产业链供应链主动权
面对西方国家施加的挑衅,我国在筑牢自身产业链供应链的同时,有必要从大国博弈角度出发,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建设,通过完善我国出口管制体系、实施精准灵活的关税政策等举措强化反制措施体系,争取获得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动权。
完整版报告下载链接:【中创未来观察02期】欧美日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动向及我国应对策略.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