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势领跑,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的专业服务业强在何处?
作者:刘梦婷,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阅读时长:6~8分钟
专业服务业是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综合性大都市生产性服务功能的“隐形标尺”。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重要形态,它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底层支撑,更通过跨境服务能力串联起全球产业链,是城市参与、链接、把握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重要载体。各国对专业服务业的定义口径存在一定差异,往往使之与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交叉融合,但是国际先进大都市都高度重视该产业的发展与塑造,将其视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抓手。
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是世界城市排名知名机构之一,衡量主要城市的全球连通性以及在全球化经济中的融入度,其发布的排名是反映城市服务能级的重要标尺。根据GaWC中国办公室2024年发布的《专业服务业发展指数报告》,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构成全球专业服务网络的前四名,因此本文对这四座城市的专业服务业展开分析。


伦敦:底蕴深厚的专业服务“老牌强市”
伦敦的专业服务业主要是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The Profess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Activities),涵盖了一系列高技能和专业化活动,具体包括:法律和会计活动、总部活动、管理咨询活动、建筑和工程活动、技术测试和分析、科学研究和开发、广告和市场研究、兽医活动以及其他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2022年,伦敦的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行业部门创造了673.50亿英镑的GVA,占伦敦GVA的12.97%,仅次于金融和保险活动的占比,占英国总GVA的3%。

图1:2022年伦敦GVA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1、普通法体系下的国际争议解决高地
伦敦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普通法体系、国际仲裁中心地位与全球金融中心功能的城市,这一组合使其法律服务业与其他地区形成显著差异。伦敦处理了全球80%的国际海事仲裁案件,且国际商业纠纷解决效率远超纽约、巴黎,因其法律体系与全球80%的跨境合同默认条款兼容。同时,伦敦汇聚48家全球百强律所,与金融城(The City)的资本交易、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的科技企业形成“争议解决-资本流动-技术支撑”闭环。
2、限制性分区与功能互补
不同于纽约的单一CBD模式,伦敦采用“历史保护+新兴商务区”的双轨策略,形成独特的服务业空间布局。传统金融城(The City)专注资本交易,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承载科技与创新企业,西敏寺区(Westminster)集聚政策咨询机构,三者功能互补且交通互通。泰晤士河码头区着重打造生态化商务区,改造中保留40%绿地,商务楼宇与生态公园交错分布,实现“办公-休闲-居住”一体化,缓解传统CBD高密度开发的负面效应。
3、“金融+科技+创意”的产业协同效应
伦敦“金融+科技+创意”的通过资本驱动、技术赋能与内容创新三维联动,为专业服务业构建了独特的产业生态系统。金融业作为基础引擎,为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提供高频交易合规审查、跨境并购架构设计等核心需求;科技产业则通过东伦敦科技城等创新枢纽,催生区块链智能合约法律解析、AI风控模型开发等新兴服务赛道。创意产业则以“硅环岛”为核心,激活设计、品牌战略等高端服务需求。


纽约:辐射全球的专业服务“超级枢纽”
纽约将专业服务与商务服务合为一体,具体包括法律服务、会计、税务、建筑工程及相关服务、专业设计服务、计算机系统设计及相关服务、管理与科学技术咨询服务、广告和相关服务等。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发布的2022年区域经济数据,2022年,纽约州三次产业比重为0.25:8.41:91.34。其中,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金融保险业占比20.37%,房地产租赁业占比14.04%,专业和商务服务业占比12.60%,批零贸易餐饮业占比11.73%,信息业占比8.30%,制造业占比3.94%。2023年,纽约的专业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持续增长,达1743.1亿美元,占到城市GDP的 14.45%。

数据来源:statista.com
1、曼哈顿的高端服务业集聚效应
曼哈顿是美国纽约市5个行政区之中人口最稠密的一个区,也是最小的一个行政区,被形容为整个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纽约市中央商务区所在地。曼哈顿的华尔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纳斯达克、纽交所、高盛等机构密集分布。在曼哈顿地带还集群拥有各类法律事务所,数量占全纽约的87%,聚集超过100家跨国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业巨头扎堆,为区域内高能级金融及其他产业提供全球化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各类高端服务业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集聚效应。
2、金融业需求牵引专业服务赋能
纽约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首位,其金融业的全球领先地位直接推动了专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形成“金融需求牵引-专业服务赋能”的共生生态。作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高频的资本流动催生了法律、会计、咨询等专业服务的刚性需求:例如,华尔街密集的金融法律服务机构(如世达、众达律所)年均处理全球28%的跨国金融交易案件,为跨境并购、衍生品交易提供合规审查和纠纷仲裁服务;麦肯锡、普华永道等机构则通过财务模型优化和风险管理方案,助力金融机构提升资本效率。
3、强大的全球资源整合能力


香港:链接内地与国际的“超级联系人”
金融服务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服务及其他工商业支援服务、旅游业是香港经济的四个传统主要行业。香港的专业服务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核数服务、建筑及工程活动、技术测试及分析、科学研究及发展、管理及管理顾问活动、资讯科技相关服务、广告、专门设计及相关服务等。2022年,香港专业服务的增加价值为1344亿元,占GDP总量的4.9%。专业服务就业人数为241100人,占总就业人数的6.7%。
数据来源:香港统计月刊
1、超级枢纽的专业服务生态协同
香港是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的关键门户,在金融、物流、科技和法律服务等领域,面向内外资企业,形成了高度协同的专业服务生态系统。以国际仲裁为例,2024年,香港国际仲裁中心(HKIAC)全年受理的仲裁案件总争议金额达1060亿港元(136亿美元),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纠纷当事人最常选择的争议解决平台之一。2014年1月至2024年7月,HKIAC管理的一方当事人来自中国内地、另一方当事人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或地区的仲裁纠纷共215起,争议总金额达63亿美金。
2、全球接轨的专业服务标准
香港的专业服务业拥有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特别是在法律、会计、管理咨询等领域。香港的法律体系基于普通法,与全球许多国家的法律体系兼容,特别是在国际仲裁和跨境法律服务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会计和审计服务也遵循国际会计标准(如IFRS),为跨国公司和企业提供全球一致的财务报告和合规服务。这种与国际接轨的专业标准,使香港成为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首选地。
3、制度与人才双轮驱动
香港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拥有简洁高效的税收制度、透明的商业环境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法律体系,这些都为专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在CEPA协议框架下,香港专业资格(如建筑师、工程师)与内地实现互认,2024年已有超过1.2万名香港专业人士通过简化程序进入大湾区执业。同时,香港有5所大学在各类排名中长期跻身全球大学百强,多个学科位居世界前列,也为本地多元专业的人才库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

新加坡:亚太地区的专业服务“模范生”
新加坡专业服务业的细分领域包括法律服务、会计服务、总部及商务代表处、商业及管理咨询、建筑及工程活动、技术测试及分析、其他专业科学及技术服务。2024年2月15日,新加坡贸易工业部(MTI)发布新加坡2023年经济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新加坡GDP总量为6733亿新加坡元(约合5013亿美元),专业服务业(Professional Services)占GDP的比重为5.7%。

图4:2023年新加坡经济结构比例(数据来源:新加坡贸易工业部)
1、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全球专业服务资源
新加坡以“亲商、高效、法治”的营商环境著称,多年蝉联全球营商环境榜首,在公司注册、税务管理和金融服务等方面均以极高效率运作。许多公司都将亚太总部设在新加坡,这也吸引了全球顶尖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入驻。新加坡的许多专业服务机构是服务于亚太总部的,形成了国际化的专业服务生态。同时,新加坡连续多年位居亚洲清廉指数第一,法治体系透明高效且与国际接轨,为企业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此外,新加坡的关税优惠政策也大大降低了跨境服务的成本。
2、双轨制教育体系供给多层次专业服务人才
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以其多元化和高质量闻名,其中初级学院(简称JC)和理工学院(Polytechnic)是学生完成中学教育后的两大主要升学路径。初级学院(JC)注重培养学术型人才,70%以上毕业生进入本地大学。理工学院(Polytechnic)聚焦实践技能,92.7%的毕业生6个月内就业,课程覆盖工程、设计、商科等多领域,直接匹配服务业技术岗位需求。双轨制确保专业服务业人才结构合理,既有高端智库人才支撑创新,又有熟练技术人才保障执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专业服务业发展助力企业高质量“走出去”:理论、机制与国际经验借鉴》
2. 上海华略智库,《全球城市镜鉴:从纽约、伦敦、东京看中心城区产业结构》
3. 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品读新加坡,国际大都市比较中的产业画像》
4. 海丝中央法务区,《域外之窗|法律服务集群国外实践之一纽约曼哈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