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抽象”还是新消费?“蹭老式消费”及其机遇启示

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领域:科技战略、公共服务与消费
作者:王珏,研究员
图源:觅知网
“蹭老式消费”现象是指以“Z世代”群体为主的年轻消费者出于对价格敏感、追求便捷和满足好奇心等多种原因,“闯”入老年消费场景的消费现象,购买原本为老年人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在“长者食堂”中蹭饭,爬山戴上老年拐杖,“拼多多”抢购老头针织衫……“蹭老式消费”既是一个有趣的消费现象,也是体现代际差异与共享经济共存的一种社会文化体现。


从质疑到理解,再到加入,抽象的“Z世代”消费者加入“蹭老式消费”队伍,正通过商品选择、场景体验和社交模仿等多种方式,与银发消费市场产生奇妙共振。
1、带火银发商品,从“老年专属”到“全网爆款”
“Z世代”为代表的年轻消费群体正在银发产品中“淘宝”,寻找既能够省钱也保障生活品质的爆款产品:足力健老人鞋成为通勤防滑神器;拼多多30块钱的“老头针织衫”成为JK少女背心平替;户外爱好者把“可折叠座椅拐杖”当作“徒步神器”;购买老人机当备用机。看似“反常”的消费选择让“性价比”商品进入大众视野。
2、缩短代际鸿沟,体验“极致”性价比服务
消费场景的年龄界限正在模糊:社区长者食堂里,年轻人与银发族共享低价营养餐;老年旅行团里,“穷游”青年与银发群体互向帮助;老年大学课程逐渐成为年轻人“精神避难所”。
3、跟随追赶超越,催生新型社交模式
消费行为正在催生文化反哺。年轻人跟在老年人后面学习买菜技巧,通过短视频学习银发群体的生活智慧。广场舞、门球、戏曲曲艺等传统老年娱乐项目年轻化,如,广州天河公园出现“Z世代广场舞分队”,成员定期改编流行歌曲舞步。
图源:网易


动因:
消费观念、复古情怀、代际共融与银发预演
1、理性消费观念开始觉醒
“蹭老式消费”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在于,以“Z世代”群体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在消费观念上开始趋于理性,他们正逐渐摒弃对品牌溢价盲目追求,转向更加品质与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而长者食堂的实惠分量、老年大学课程的低价优势,恰好契合了这种理性消费理念。同时,受未来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悲观情绪影响,年轻的消费者正在增加储蓄,“12存单法”“定投黄金”“大额存单”等话题在日活以年轻人为主的社交媒体热度居高不下。交通银行显示,近两年新增的定期存款客户中,3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40%,人均单笔存款额同比翻番。这种资产配置策略调整,也与银发群体的节俭气质不谋而合,推动了跨代际的消费观念共鸣。
2、复古等亚文化走向台前
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为复古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渠道,让复古文化等亚文化演变为主流消费符号。网友能够分享复古服饰、老歌翻唱、传统手工艺等内容,迅速聚集大量的关注和讨论,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如电视节目、网络综艺、线下展览等,进一步扩大了复古文化的影响力,使其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在这样文化背景下,叠加青年人失业与老龄化双重挤压社会结构的社会现状,复古文化逐渐成为代际审美融合的催化剂。年轻消费者(尤其是“Z世代”群体)挪用长辈的消费文化符号,主动寻找并购买复古产品,欣赏老歌、跳DISCO、练八段锦、逛中药店等,满足个性化表达需求、重构自身文化身份认同的方式。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代际之间的理解和融合,如,老年大学开设的“短视频剪辑课程”,银发群体也在学习年轻人的表达方式重构自我叙事。
3、代际共融满足情感需求
当代社会的个人原子化趋势与代际文化断层,促使“Z世代”消费者愿意通过消费行为寻求情感补偿。他们渴望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生活中找到情感的归属和慰藉。与此同时,银发群体中涌现出了一批活力长者,他们与“Z世代”有着共性的爱好和兴趣,为代际之间的交流搭建了桥梁。在这种背景下,代际共融的消费方式成为满足双方情感需求的重要途径。例如,在自媒体网红UP主的短视频里,年轻人参与中老年旅行团,不仅能够拥有规律的作息、舒适的交通住宿及充足的观光时间,还能接受到旅行团里的中老年成员们投来的大量关怀和善意。这种消费体验不仅让年轻人感受到了慢生活的魅力,也为他们提供了治愈自我、放松身心的机会,也有效促进了青老代际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4、银发社会生活提前预演
我国正式迈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快、区域分化明显等特点。截至2024年末,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0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2023亿人,占总人口的15.6%。人口结构变化及政策驱动,推动了银发经济的蓬勃发展,银发消费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部分“Z世代”年轻消费者通过“蹭老式消费”对未来生活进行预演准备。不仅购买适老化产品,还深度参与老年社区活动与志愿服务,提前体验老年生活,了解老年生活的需求和挑战。因此,“蹭老式消费”既是年轻消费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种策略,也是他们布局未来、追求高质量生活的一种表现。


“蹭老式消费”
对消费发展与社会治理的机遇启发
1、构建包容性消费生态
打破主体市场的传统思维,创新商业模式,整合年轻群体和老年群体的资源。在“蹭老式消费”情境下,一是能够催生“全龄友好”的消费品研发理念。在“全龄友好”的理念指导下,市场可以不拘泥于年龄、性别等单一维度,而是打破这种界限,正视不同年龄层消费者的交叉需求,生产出更多诸如可调节的智能拐杖、老年针织衫的等典型的跨代际的消费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需求。二是能够形成新的市场增长点。青老代际之间相互融合,为企业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开展跨界合作提供新的消费视角,推动新的市场增长点。如,时尚品牌能与老年用品厂商的合作,开辟新消费市场空间;又如,在“长者食堂蹭饭”,可能引发共享餐饮模式,进而为餐饮行业带来新增长点。
2、营造友好的“全龄”消费环境
一是能丰富银发群体的消费社会角色。在“蹭老式消费”下,老年人既能被动成为被“蹭老”的对象,也能主动成为优质消费服务的提供者,深度参与到消费时代,将老年人生智慧延续。如,成都玉林菜市场因年轻人“蹭逛”走红,老年摊主自发开设“方言教学摊位”,提供川话版砍价教学服务。就不仅为年轻人提供了有趣互动体验,也展现了老年人在消费市场中的新角色和新价值。二是能够拓宽“全龄”消费维权保障维权互助渠道。银发群体因数字鸿沟、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在消费维权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而“蹭老式消费”的兴起为代际协作维权提供了新契机。通过引入“Z世代”消费群体,特别是利用其在网络和数字技术方面的优势,为老年人提供线上维权支持,可以有效打破信息壁垒,提升维权效率。这种代际协作不仅能够更好地保障老年人的消费权益,也有助于共同守护银发消费市场的公平与正义,推动“全龄”消费环境持续优化。
3、盘活社会资源利用率
“蹭老式消费”能够促使社会资源在不同年龄层之间进行更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帮助解决社区食堂经营难度大,老年消费项目参与低等问题。在不挤占老年人的资源的前提之下,一是能够提升社区食堂效能。如,杭州上城区推动辖区14个街道、21家社区食堂升级为幸福·邻里食堂,不仅服务老年人,还“拥抱”年轻人,为年轻人提供就餐折扣、专属套餐、青年咖啡吧等特色服务支持。二是能够推动养老活动中心空间复用。养老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在非高峰时段往往处于闲置状态。通过“蹭老式消费”,这些空间可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如,将闲置的日间照料中心或老年大学教室“错峰共享”,转化为年轻人的自习室、活动室等,提高相关设施的日均使用时长,降低运营成本。三是能够探索社区融合的新模式,如,通过“伴老减租”等青老互助模式,或组织跨代交流活动、设立共享空间等,能推动增进彼此了解和尊重,促进社区和谐与融合,为构建全龄友好型社区、开展互助养老奠定坚实基础。
专栏:杭州上城区紫阳街道幸福·邻里食堂
参考文献:
1.是什么吸引年轻人“蹭老式”消费?付子晴,赵琛,工人日报,2023年11月2日,第004版.
2.跟着他们,少走40年弯路?「蹭老式消费」突然火了,韩懿亭,大河报·豫视频,2024-12-24.
3.年轻人“蹭老式”消费背后:性价比高,代际间消费差异在缩小,澎湃新闻,2023-11-02 .
4.“情绪经济”:展现消费新场景,人民论坛网,管健,2024-04-01.
- E N D -
作者:王珏
编辑:龙彦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