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要打造什么样的创新型经济

首页    创见    上海要打造什么样的创新型经济

原创:杨宏伟  丁国杰     文章首发:上观新闻

 

 

       近期上海提出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其中,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摆在“五型经济”首位,这是对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11月12日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对浦东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其中第一条就是,全力做强创新引擎,打造自主创新新高地。总书记要求浦东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确保全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作新贡献。总书记对浦东的要求,也是对上海的要求。上海未来必须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和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下狠功夫、用笨功夫、花大功夫。

 

       近期召开的上海市委季度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把握上海经济特征中不断增创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其中,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摆在“五型经济”首位,是对中央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要求的贯彻落实,也是上海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必然要求。

 

上海提出“五型经济”的背景

 

       市委提出上海要大力发展“五型经济”有三大主要背景:

 

       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展开。以数字和智能为内核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会从根本上颠覆产业的传统形态,也会催生许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二是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加速形成。在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传统产业边界被打破,新的体系和系统纷纷新建或重构,已经无法再用传统的产业概念来描述新的产业融合形态。三是我国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国内大循环意味着各地要进行功能分工,具体到产业上就是改变过去各地自己融入全球产业链的方式,而是在国内构建完整而开放的产业链,各地要在产业链上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在这样几个背景下,上海产业该如何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六大支柱产业,这是从产业方向的角度看;而从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视角,由于产业形态和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有的话语体系已经不能准确指导未来,上海产业发展该围绕哪些环节?而市委“五型经济”的提出,为上海未来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上海的经济地位、资源禀赋,依托上海“五个中心”、强化“四大功能”,上海未来就应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总部型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流量型经济。

 

创新型经济的内涵

 

       与“创新型经济”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创新经济”,前者是一个小概念,后者是一个大概念。

 

       “创新经济”概念最早出现在由美国麻萨诸塞州(简称为麻州)科技合作组织发布的《麻州创新经济指数》报告(Index of the Massachusetts Innovation Economy,1997年开始年度发布)。该报告提出创新经济的核心内涵为:经济各要素在各个层面上开展的创新活动构成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知识创造、技术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的发扬。由此可以看出,创新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或经济发展模式。随后,创新经济开始出现在一些权威机构的咨询报告中。相关专家学者归纳出创新经济主要标志为:高比例的知识资本投资、高频度的创业活动、高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创新经济是与互联网数字时代相伴而生的,并将伴随数字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与所有领域的深度融合而持续深化。

 

       市委提出的创新型经济,作为“五型经济”中的一个,显然不是指创新经济这个大概念,尽管上海正在加快从服务经济转向创新经济。上海要发展的创新型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具有引领策源作用,一个是具有指数级增长潜力。

 

       首先,具有引领策源作用的领域主要指哪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科学理论上并没有颠覆性突破,仍然是上个世纪前叶的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所以总体上属于技术革命,而引领技术革命的主要是数字技术、智能技术。以数字和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生物、材料、能源等基础领域广泛渗透,并共同带动社会所有领域,将发生新一轮以智能、泛在、绿色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未来的社会将是全数字、全智能的社会。因此,能够具有引领策源作用的领域,主要是数字和智能领域,以及与数字智能技术紧密结合的生命、新材料、新能源等基础领域。

 

       第二,具有指数增长潜力的领域主要指哪些?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在其著作《第二次机器革命》中,将人工智能机器时代的技术革命描述为“指数级的增长、数字化的进步和组合式的创新”。所谓“指数级增长”,是指第二次机器革命时代的技术增长不是蒸汽机时代的线性增长(每隔70年其性能才会翻一番),而是符合“数字化计算能力每两年疯狂成倍增长的摩尔定律”,布莱恩约弗森将其形象地类比于“我们正处于棋盘的另一半”(如果国际象棋64格棋盘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翻倍,进入到棋盘另一半即32格之后,数量开始恐怖增长,要填满棋盘的另一半,将需要18*10000003的数量)。而在“互联网+”时代,摩尔定律与梅特卡夫定律两个指数型增长效应叠加,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看,可以实现指数级增长的领域,主要是数字领域,即在网络中按照指数增长的数据,以及与数据相关的计算力、存储力、传输力的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市委提出的创新型经济,如果两个特征中满足一个特征即可,则主要指向是数字智能领域和相关的生命、材料、能源领域。其中在数字智能领域,与“流量型经济”的边界有较大重叠,这也说明“五型经济”不是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是是指导产业和创新的实践概念。如果两个特征必须同时具备才行,那么创新型经济就应该聚焦数字智能领域。

 

上海“十四五”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建议

 

       1、适当扩大创新型经济的范围。建议上海采用大口径,既包括数字智能领域,也应包括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新能源等具有创新策源作用的基础产业领域。数字智能领域作为创新型经济的核心,上海有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的支撑,是“十四五”时期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攻方向;生命健康领域上海有雄厚的基础研究实力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优势,“十四五”应重点发展;新材料和新能源领域,上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和产业基础,未来可进一步凝练发展的重点方向。

 

       2、在基础研究上加大资源投入。创新型经济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引领策源领域,属于时代的最新科技和最高技术领域,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需求很大。对于企业而言,除了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一般企业是很难开展这类基础研究的,只能在应用方面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紧密合作,瞄准数字、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材料、能源等领域,组织大学、研究机构和有能力的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多投入资源,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面向全球揭榜挂帅,开展项目化研究。对上海这些领域的科技领军企业,需要基础研究支持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大学、研究机构乃至国家实验室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有需求的科技领军企业给予基础研究支撑。

 

       3、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合力。由于创新型经济对基础研究的要求很高,因此这个领域政府的深度介入是必然的,没有政府组织的基础研究的支撑,上海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是很难的。但同时,必须发挥好市场作用,对于企业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阶段,政府更多要提供重资产的公共研发服务,解决中小企业和初创型科技企业缺少技术研发、检测、仿真等设备装备资源的难题,并对企业最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首发给予支持。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的发展阶段,这种支持不应该再是撒胡椒面式的,应该是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集中优势资源培育一批根植于上海的科技领军企业,再通过领军科技企业培育更好的创新生态。

 

作者:杨宏伟、丁国杰,上海中创产业创新研究中心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进行删除

 

 

 

 

 

2020年12月15日 17:55
浏览量:0
收藏